優必選Walker S通過雙臂協同完成高精度裝配任務;擎朗智能的配送機器人XMAN-R1、普渡的閃電匣Arm在酒店實現餐品配送等任務;智元靈犀X2通過柔性材料設計提升人機交互安全性,成為人們的養老伴侶和家庭助手……可以看到,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不僅在B端落地,在C端也初見端倪。
具身智能機器人滲透家庭生活
在浙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向忠看來,從長期來看,具身智能在家庭服務場景方面更具有增長潛力。
前不久,“行者泰山”R2機器人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使其具備更強的自主決策能力,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學習伙伴;搭載AI視覺識別技術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就像擁有“火眼金睛”,能夠24小時自動識別夜間盜竊、家庭燃氣泄漏、水管滲漏等隱患……
今年4月發布的《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30年將達1037.52億元,占全球市場比重近半,達到44.6%。當前,我國人口結構正經歷深刻變革,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等趨勢的疊加,將使傳統“家庭互助式養老育幼”模式面臨巨大挑戰?梢灶A見,面向家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具有廣闊的價值藍海。
技術、政策雙輪驅動家庭機器人發展
家庭機器人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背后強大的技術支撐與商業化落地。在技術迭代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與實用化能力實現快速迭代。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重慶等十余個省市出臺政策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并將其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將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具身智能機器人是AI與物理世界的重要結合,其量產及場景的開拓試驗性應用宣告了人工智能AGI和機器人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全球政府、科技制造巨頭、產業鏈企業、科研機構及資本均已聚焦和躬身入局,呈現出百舸爭流的競賽之勢。
家庭機器人規模應用需前瞻規劃
盡管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家庭場景的應用前景廣闊,但要實現大規模普及,仍需做好前瞻性布局。
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高昂的成本無疑是家庭具身智能機器人推廣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成為阻礙其走進千家萬戶的主要因素。因此,科研人員需要在機器人的硬件設計、材料選用以及制造工藝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創新,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將成本控制在大眾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真正在家庭場景中站穩腳跟,實現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圍繞多個關鍵領域建立完善的應用生態。在法律保障方面,相關部門需要提前介入,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體系,為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使用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規范準則。保險服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保險公司應根據機器人的特點和潛在風險,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為用戶提供可靠的風險保障,從而消除用戶購買和使用機器人的后顧之憂。對于廠商而言,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售后維護體系,這包括設立專業的維修網點、培養高素質的維修技術人員以及建立高效的售后服務熱線等,確保用戶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和支持,保障機器人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