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恰逢國際電信聯盟(ITU)成立160周年,今年“在數字化轉型中實現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主題凸顯了ITU致力于通過ICT技術推動性別平等、促進社會公正,讓數字紅利惠及每一人。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通信基礎設施提供的聯接能力,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下稱“上海鐵塔”)充分發揮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和5G新基建的“主力軍”作用,助力上海率先建成“雙千兆”城市,并向“雙萬兆”升級。
筑牢城市數字底座的基礎上,上海鐵塔進一步釋放共享價值,依托站址、能源等資源稟賦優勢,賦能城市數字治理,服務社會民生,實現從“一個鐵塔”加速向“三個服務商”蛻變,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貢獻鐵塔力量。
進一步深化共享,筑牢城市數字底座
上海鐵塔自成立以來,堅持“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獨建”的原則,同時秉持“追求使用權,不追求所有權”理念,將“社會塔”轉化為“通信塔”,統籌全市通信基礎設施的集約建設,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顯著降低建網成本,讓更普惠的網絡觸及每個人,彌合數字鴻溝,也是今年517主題的生動體現。
截至目前,上海鐵塔累計建成5G基站5.7萬個,5G基站密度達到17.1個/平方公里,排名全國第一,95%通過共享已有站址資源實現;5G基站數43.8個/萬人,排名全國第二;承接延安東路隧道、虹橋、浦東機場航站樓、機場聯絡線、滬蘇湖鐵路、上海南站及各條地鐵線路累計60余個市政重大項目,隧道覆蓋里程超340公里,室內覆蓋面積超1.67億平方米;統籌利用市政綜合桿、道路龍門架建成基站超2500個。
光鮮亮麗數據的背后,有建設、運維工程師在一線的付出,也有科技創新者對方案的打磨。在上海浦東機場附近的市域鐵路現場,深入地下19米的隧道內,室內信號覆蓋系統接入設備繁多。“這里大多是隱蔽工程,設備被掩蔽于墻體、管道之后,給維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敝袊F塔上海分公司通信發展部高級經理陸蓓雋表示,“面對這一痛點,我們研發了‘基于物聯網和數字孿生等多技術融合的室分智能運維平臺’!
“我們對隧道和車站進行三維模擬仿真,構建出與現實場景一致的數字模型,相當于為通信設備打造了高精度地圖!彼榻B道,通過精準設置無線信號物聯網傳感設備,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以及AI算法識別、AI知識庫,打造出“可視化、可定位、可監測、能看懂、能思考、能指導”的核心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室分運維智能化水平。
如今,維護人員通過電腦或手機打開平臺,三維模型即可實現“厘米級”定位,輔助他們規劃最優路線,精準定位、快速排障,讓原本棘手的運維難題迎刃而解。陸蓓雋及團隊以女性的細膩與堅韌,為城市出行的信號穩定保駕護航。該方案同樣可以滿足機場、地鐵站、火車站、停車場等人員密集、環境復雜場景下的室分運維需求。
充分釋放資源價值,賦能城市數字治理
今年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十年間,中國數字經濟加速跑,成績亮眼。站在新起點,上海鐵塔將共享理念推向全社會,變“通信塔”為“數字塔”,將通信基礎設施升級為服務數字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助力“數字中國”“智能社會”建設提速增效。
“通信鐵塔的老本行是服務于通信基站,但鐵塔站得高,望得遠,加上每個鐵塔站址都具備7×24小時穩定完備的電力供應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快速響應維護保障,因此它是各類攝像頭、傳感器等設備的理想載體。”上海鐵塔行業拓展部副總經理徐玫馨如是說。
為此,上海鐵塔充分發揮“塔、房、電維、平臺、算法”優勢,提供中高點位視頻感知、數據采集處理等服務,同時不斷強化行業深耕、產品創新、生態合作、服務質量,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例如在氣象行業,每到汛期,上海面臨梅雨期、強對流、臺風等各類天氣狀態,帶來災害的風險。上海鐵塔積極推進早期預警范式創新,完成國際智慧城市氣象觀測示范區項目,建設10座相控陣雷達氣象站;在閔行實現溫度精細化梯度測量;在金山聯合研發氣球識別算法和監控系統解決方案。
同時,上海鐵塔從深化“鐵塔+大數據+AI”應用、推進防災減災感知網絡建設、探索自然災害應急抗災新場景等方面入手,加快實現智慧應急戰略落地,充分發揮鐵塔資源、技術優勢,助力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提升對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筑牢防災減災安全屏障。
在文旅行業,上海鐵塔探索文旅“慢直播”、智慧旅游監管、元宇宙文旅產品等領域創新。今年五一期間,對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上海浦江郊野公園、上;ㄩ_海上生態園等熱門文旅景點實景直播,豐富上海文旅“線上”觀賞體驗,全平臺累計觀看超24萬人次。
面向更多行業,上海鐵塔賦能生態治理,淀山湖全域實現藍藻、水質等監測,與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編寫長三角地區《基于鐵塔站址資源的應急監測實施標準》;在農業行業,上海鐵塔數智化賦能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要素,廣泛服務萬畝良田和鄉村治理,在奉賢新葉村和桃園村建設了共計5300多畝的“無人農場”,率先建設完成長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統,實現對我市長江禁漁管理區域3200平方公里、450公里沿江岸線、365天24小時、全水域、全天候、“水、陸、空、天”一體化管控;在水利行業,上海鐵塔牽頭負責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政三期”項目,服務太湖治理及生態保護。
截至目前,上海鐵塔累計建設完成高點視頻感知點位超1000處,服務行業超30個。
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為進一步釋放資源價值,將基于“數字塔”的融合創新賦能更多行業。例如,面向低空經濟的探索,徐玫馨帶領團隊,推動多方協同,多次實地考察科研機構并與專家深度座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鐵塔視聯與無人機聯動的“空天地網一體”的創新方案,進一步提升城市數字治理能力。
保障國計民生,彰顯鐵塔式科技溫度
對于今年電信日主題的解讀,國際電信聯盟強調,性別平等將加快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增加獲取可提供更多教育、就業和創業的機會。這些機會讓她們在各自的行業里不斷獲得身份認同。
固有印象里,外賣騎手多是男性,而根據美團發布的數據顯示,女騎手比例已經占據外賣騎手總量的10%。她們有的既是“外賣女騎手“又是“超人媽媽”,她們又美又颯,努力開啟著屬于自己的“飛馳人生”。在上海鐵塔建設的一座座“騎手之家”內,這樣的新就業群體不在少數。
為更好服務這類群體,上海鐵塔積極推廣智能換電網絡,解決輕型電動車充換電難題。已累積部署換電網點3441個,年累計服務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達到超20萬人次,“騎手之家”為外賣騎手及其他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息、換電、租車、修車等一站式服務。同時,建設充電端口總數接超11萬個,進2000個小區,服務居民超50萬人,平均每天充電、換電超2萬次。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能源應用服務商,上海鐵塔創新研發“電安哨衛”集中充電管理平臺,助力打造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的數字大腦。
“利用數字化手段規范電池安全管理,提前預判充換電風險,助力打造徐匯區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生態圈,這在全國是首創。”上海鐵塔技術支撐中心負責人介紹道,上海鐵塔打造的全國首個“區塊鏈+AI”充換電風險預判平臺,把充電用戶、充換電企業、屬地物業、各級政府等數據進行歸集交互,打破信息孤島,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提前預判風險,發現問題,進行閉環處置。
與此同時,上海鐵塔也積極探索能源服務創新,構建虛擬電廠,目前響應能力4萬千瓦,累計響應41次,累計響應電量64萬千瓦時,上海鐵塔成為首批虛擬電廠運營商之一,入選2024年上海市虛擬電廠創新示范單位。另外,針對市電不穩、突發斷電等情況,向金融、醫療等有高可靠用電需求的行業客戶,提供通信級的備電、發電、監控、維護等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鐵塔式溫度不僅僅是在新興行業發熱,在“老本行”,上海鐵塔在場租成本超出既定標準20%的情況下,為嘉定區某養老院復建基站。同時,為滿足老人手中老人機的信號需求,上海鐵塔協同運營商啟動“特事特辦”機制,突破原有審批流程,增加2G信號,實現“2G+5G”雙頻信號覆蓋!安荒苤凰憬洕~,更要算人情賬!鄙虾hF塔相關負責人表示,“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我們愿意多承擔一些,只為守護老人們的安心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各類高級別的展會、賽事不斷,上海鐵塔已圓滿完成了歷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人工智能大會、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等80余項世界級、國家級會議與活動的通信重保任務,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不僅如此,在防范極端天氣災害、生態治理等方面,也活躍者上海鐵塔的身影,服務韌性安全城市建設。
“因共享而生,因共享而興!上海鐵塔成立至今,不僅在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服務國計民生、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5年,隨著5G-A、AI大模型的深度應用,上海鐵塔將繼續以“共享”為核心理念,深化“一體兩翼”戰略,讓數字紅利平等惠及每一人,無論性別、年齡或地域,全方位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