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四張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
到今年6月6日,5G商用已滿五年。移動通信技術大約十年一代,五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間節點。截止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5G用戶滲透率突破50%,并打造了數以萬計的行業應用案例。
展望下一個五年,5G行業應用進入深水區,5G-A帶來了數實融合、通感一體、星地融合等新能力,將成為工業互聯網、低空經濟、衛星通信等創新應用的底層支撐。
鑒于此,C114特策行業專題“5G五載·智啟未來:從連接到賦能的跨越”,邀請行業高層專家撰文,縱論5G時代的成績與挑戰、發展與未來。
本期專家:中國聯通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李紅五
C114訊 6月15日消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進入了5G時代。在我國5G商用五周年之際,我們不僅歡慶著5G技術在過去五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期待著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我國5G網絡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用戶規模持續增長,垂直行業應用不斷豐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與此同時,全球6G愿景的共識匯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為未來的數字化時代開啟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共同回顧5G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攜手構建數字化時代的美好未來。
新型基建,共建共享,連接時代的力量
五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行業協同發展以及運營商的積極推動下,我國5G產業與生態取得了顯著成效,網絡建設規模、用戶滲透率和垂直行業應用均走在全球前列。
自5G商用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5G網絡建設和應用創新。多項政策文件相繼發布,為5G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規劃指引。2020年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加快5G網絡建設,促進5G在各行業的應用,鼓勵地方政府出臺支持政策,推動5G基站建設。此外,“十四五”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信息通信業的發展藍圖,提出了包括5G網絡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和重點任務。特別是“新基建”政策的提出,為5G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涵蓋了5G網絡、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多個方面。
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的5G網絡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累計建成374.8萬個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部署量的66.1%。這一龐大的網絡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市、縣城城區和97%以上的鄉鎮,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此外,我國的5G用戶也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4月底,5G用戶達到8.89億,占我國移動用戶總數的50.6%,占全球5G用戶數的52.0%,這不僅奠定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5G市場的地位,也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運營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共同推進5G網絡的建設和應用創新,運營商之間的協同合作也為5G的快速推進提供了保障。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通過5G共建共享合作,不僅實現了合作共贏,也為行業樹立了發展模板。通過共建共享,實現了5G網絡的規模翻倍、覆蓋翻倍、帶寬翻倍、速率翻倍的目標,這意味著用戶可以享受到更高速率、更廣覆蓋的5G網絡服務,提升了網絡的可用性和便利性。同時,實現了用最短的時間、花最少的投資,快速形成5G網絡覆蓋能力,這不僅有效降低了建設投資與維護成本,還避免了站點的重復建設,節約了大量寶貴的站址資源、天面空間和動力能源。
共建共享以來,雙方累計節省CAPEX超過2700億元,每年節省OPEX超過300億元,減少碳排放超1000萬噸/年。未來,共建共享的領域有望進一步延展,隨著四大運營商聯合宣布啟動5G異網漫游商用推廣,標志著5G異網漫游進入新階段。這一系列成果不僅為運營商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我國信息通信技術的飛躍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提升了國家在全球5G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戰略揚帆,行業協同,新業態蓬勃發展
自5G商用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5G技術的應用創新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2019年發布的《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和2021年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了5G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
國家政策的引領和支持,成為推動5G技術發展的重要保障,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5G應用已經覆蓋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5G應用案例超過9.4萬個,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深入推廣,實現了規模復制;A電信企業仍然是推動5G應用發展的主力軍,持續推動5G融合應用走深向實。
5G商用以來,行業終端的多樣化發展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2024年3月底,我國共有404家終端廠商(新增52家)的1616款5G終端獲得工信部核發的進網許可證(含試用批文)。這些終端覆蓋了智能手機、無線數據終端、無線車載終端、衛星移動終端等多種類型,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作為5G建設的主力軍之一,中國聯通在5G網絡部署和應用創新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持續迭代、發展專網產品,2020年發布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1.0,2021年發布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2.0(即5G專網PLUS),2022年發布5G行業專網產品體系3.0,并于2024年巴展發布5G工業制造專網。中國聯通積極推動5G技術在工業制造、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5G應用案例,促進了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打造了5G行業應用項目累計達3萬個,覆蓋國民經濟74個大類。
面向工業制造,中國聯通與重慶長安合作的5G VR智能數字工廠項目,通過5G數字化技術,使換線時間降低50%,維護費用降低30%,榮獲了第五屆“綻放杯”決賽一等獎;面向教育,中國聯通推動5G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采用5G+虛擬現實教育、5G+遠程互動教學、5G+校園智能管理等全新方案,服務師生超過3000萬,極大地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園建設;面向醫療,中國聯通利用5G技術打造了多個創新項目,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比如在北京宣武醫院,中國聯通構建了業界首個5G卒中救治平臺,基于5G切片、5G超遠覆蓋和MEC等關鍵技術,使接觸病人到溶栓治療的過程縮短到僅需20分鐘。
戰新產業,時不我待,未來之路新啟航
當前,5G應用面臨垂直行業的碎片化和個性化需求,規模復制和廣泛推廣仍有挑戰。各行業和企業的數字化基礎不同,需求差異較大,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商需要在個性化需求中提煉出共性,找到適用于多個場景的通用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持續推進5G-A/6G技術的發展,通過提升網絡性能和適應性,應對復雜多樣的行業需求,實現更大范圍的應用和推廣。
3GPP 5G標準已發展至R18版本的制定階段,標志著5G正式進入5G-Advanced(5G-A)演進階段。R18標準預計將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重點在于提升增強寬帶能力、垂直行業精細化設計供給能力及開發新業務場景。5G-A的演進將持續到R19和R20多個版本。5G-A的加速演進已明確了多項代表性技術,面向沉浸實時、智能上行、工業互聯、通感一體、千億物聯和天地一體等六大應用場景,從網絡、終端、云等端到端關鍵方面進一步演進。
中國聯通圍繞5G-A六大應用場景,采用“六位一體”推進思路,積極開展技術研究與產業推進,形成全方位業務應用示范,推動5G-A技術從標準走向商用。在沉浸實時場景方面,在MWC 2024上,中國聯通展示了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完成的裸眼3D、超高清淺壓縮、8K大上行直播、XR分離渲染等業務,創造了全球首個5G-A超高清淺壓縮編碼實時制作系統,提升了用戶的沉浸感和臨場感;在超寬帶增強方面,中國聯通創新“智享大上行”技術方案,實現了上行單用戶1.5Gbps的峰值速率,在北京市中心金融街實現了下行萬兆的網絡能力,用戶下行峰值速率達到10Gbps,連續性體驗超過5Gbps;在超高可靠低時延方面,中國聯通提出并推進了5G-A超高可靠低時延技術,打造并發布了全國首條“5G-A低時延柔性產線”,實現了空口發送“零等待”和5G-A通信協議與工業網絡協議的跨層交互;在通感一體化方面,中國聯通推出通感一體基站,在泛在低空經濟、車聯網和智慧礦山等領域進行了多場景業務示范;在移動物聯方面,全球首發RedCap模組,建成6個RedCap試驗網,推出“1+4+10”5G RedCap產品矩陣,并發布和啟動“5G RedCap百城商用行動”;在星地融合方面,中國聯通探索低軌衛星與地面通信融合的關鍵技術,完成了運營商主導的首個NR NTN低軌衛星在軌試驗,驗證了天地一體融合通信技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3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完成了《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匯聚了全球6G愿景,提出了6G目標、趨勢及能力指標體系。其中,中國提出的5類6G典型場景和14個關鍵能力指標全部被采納,顯示了中國在6G技術研究和開發方面的領先地位。自2019年,中國成立6G推進組,系統推進需求、技術、標準及國際合作,并啟動6G技術試驗。2023年以來,三大運營商與華為、中興等8家企業在通信感知一體化、智能超表面、移動算力網絡等7個6G關鍵技術領域開展測試,取得顯著成果,穩步推進6G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5G-A/6G是戰新產業的典型代表。展望未來,全球的6G愿景共識匯聚,期待6G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商業化應用,同時也期待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蓬勃發展,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球數字化進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