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四張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
到今年6月6日,5G商用將滿五年。移動通信技術大約十年一代,五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間節點。截止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5G用戶滲透率突破50%,并打造了數以萬計的行業應用案例。
展望下一個五年,5G行業應用進入深水區,5G-A帶來了數實融合、通感一體、星地融合等新能力,將成為工業互聯網、低空經濟、衛星通信等創新應用的底層支撐。
鑒于此,C114特策行業專題“5G五載·智啟未來:從連接到賦能的跨越”,邀請行業高層專家撰文,縱論5G時代的成績與挑戰、發展與未來。
特約撰稿人:中國電信首席科學家、貝爾實驗室Fellow、IEEE Fellow 畢奇
C114訊 6月3日消息 自2019年6月起,中國5G商用已歷經五年。我國建成全球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5G基站達374.8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1.7%,5G移動電話用戶達8.89億,用戶占比超五成。5G網絡已經實現廣域覆蓋,但現象級5G應用尚未涌現,5G網絡的價值還需要進一步釋放。
一、低空拉開5G發展下半場
在政策、市場、技術的驅動下,低空經濟正在加速部署。
在政策方面,我國于2023年先后出臺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等文件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空間。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
在市場方面,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于消費娛樂、巡檢等場景,并逐步向物流交通、農業生產等環節滲透,發揮新智生產力特征,進一步加速傳統行業轉型,達到萬億級市場規模。
在技術方面,適配低空經濟的信息網絡技術正在長足進步,高可靠低延時通信技術為無人機集群控制提供通信保障,終端網絡通感一體豐富無人機監管手段,人工智能與算力助力無人機可視、可調、可管。
中國低空場景應用發展迅速,將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是以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無人機行業快速增長,促進與之相融合的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等領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據中國民航局數據,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據有關部門推算,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5G 及5G-A技術在低空經濟的應用已經逐漸明確化,通過將地面的覆蓋拓展到三維低空,依托蜂窩網絡將5G技術進一步應用到無人機,是5G網絡繼物聯網和垂直行業應用后的又一個發力點及突破方向。無人機作為另一個較大的垂直行業,是高端的物聯網,是運營商不能錯過的高價值的垂直行業,有望帶動5G高質量發展。
二、5G-A通感一體是低空發展前提
5G-A通感一體可對周邊的無人機進行探測跟蹤,是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中解決無人機飛行安全、監管等問題的重要手段,5G-A助力低空已開展相關實驗,初步實現通感能力。
5G-A通感一體是低空通信監管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通信能力方面,5G-A通感一體基于運營商授權頻段,能夠實現5G空域上行平均速率高于150Mbps,端到端時延降到25ms以下,滿足無人機業務需求。此外,5G-A基于授權頻譜,業務主體特定,干擾有限,有利于低空無人機安全飛行。
在感知能力方面,5G-A通感一體方案可在不改變原有5G基站天線仰角的前提下,通過多基站、多AAU組網部署,實現低空近600米的網絡覆蓋和亞米級感知,為低空飛行器提供連續的監測服務。
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國基站數量龐大,部署密集,在此基礎上升級的通感一體基礎設施,以較低成本解決了空域覆蓋和私密傳輸兩大問題,有利于低空的廣域飛行監管與協調。
除了管道服務,中國電信還向平臺及其它基礎設施方向拓展,已構建“天翼星云”5G無人機平臺、開發5G網聯方艙,形成云網邊端安智協同的無人科技全棧自研產品能力,涉及公安、應急、城運、水利、環保等多個行業,并在江蘇、南京、深圳等多個不同的城市開展業務。在此基礎上,中國電信為推動低空規模化發展已開展多項試驗驗證工作。
在通感能力驗證方面,中國電信在深圳福田建成首個通感一體化5G-A基站站點,可實現0.01平方米的目標感知,檢測準確率高達95%,單站感知距離超過一公里,后續5GA連片部署后感知準確率將進一步提升。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電信在無錫市區建成3個無人機場,以5G網絡優勢賦能無人機潛力,打造低空經濟新業態。
在低空應用探索方面,中國電信在無錫、南京等地開展了應急、醫療救援等場景無人機應用,在福田等地開展了城市管理等場景低空業務試點,為低空安全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低空有望為運營商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目前低空市場需求正在從消費級向行業級轉型,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從應用領域細分市場看,未來工業無人機應用的主力市場以測繪與地理信息、農林植保、快遞物流領域為主,其中農林植保、測繪與地理信息市場相對成熟,并已初具規模,市場規模預計在百億級;巡檢在電力場景中應用相對成熟,未來有望以30%的市場速度持續增長,打造百億級市場;外賣物流市場當前仍處于局部小規模商用。通過網聯無人機的技術優勢、商用模式,無人機的運營成本有望突破,未來市場潛力大。長遠來看,有望在中國創造萬億級市場。
低空的多種場景應用均需要網聯、監管等能力,為運營商孕育著巨大市場機遇。對比農林、測繪等成熟場景,能源巡檢、物流等場景,作業區域偏遠、人工成本高,借助“機巢+飛控平臺+4/5G網絡”能夠更有利于作業自動化。運營商可提供無人機網聯模組、低空空域通信網絡覆蓋、數據服務與飛行平臺建設。具體而言,低空中的物流與能源場景對于運營商網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網絡連接(外賣、物流)與視頻回傳(巡檢),預計行業無人機連接量近千萬。
通感助力低空場景,為運營商帶來新增長點。通信感知功能將助力物流、外賣和巡檢等低空場景應用實現落地與規模復制,推動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我們預測2028年這三種低空場景應用的市場規模明顯,運營商期待能獲得百億級的增量收入,可占到移動收入的幾個百分點。
展望
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還面臨用頻、技術、基礎設施以及管理機制等問題,未來隨著低空用頻規劃制定、基礎設施及管理機制完善、技術持續更新優化,低空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進一步發揮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有效推動各領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點擊下載中國電信今年發布的《通感一體低空網絡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