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22日消息(南山)2023年3月22日-24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3全球6G技術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在南京召開。C114在現場對本次會議進行圖文直播。
在“6G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分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吳林晟教授表示,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發展,頻段正在不斷增多,并且從低頻向毫米波、太赫茲頻段不斷演進。未來6G技術可能會使用到毫米波和太赫茲頻段,采用多層疊加的結構,帶寬增加頻段數量也增加,通信和感知可能會融合,對前端系統多功能化提出需求,對于射頻前端系統的高集成度和可重構提出了需求。
其中,有源器件基本上芯片化或集成化,無源器件面臨高集成度和高性能之間固有的矛盾。集成無源器件是射頻毫米波前端電路集成化、小型化核心技術的基礎。
吳林晟指出,集成無源器件本身面臨高性能與小型化之間一系列的矛盾,當器件小型化之后,損耗、功率容量、電磁兼容性甚至于一些多物理兼容性都會大幅度降低,需要在設計當中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而可重構的要求又帶來設計方法和可調器件與無源器件一體化集成的技術挑戰。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例如基于砷化鎵工藝,開發了一個全可重構耦合器,希望除了傳統的耦合器功能,還有可能為幅相分配網絡提供更加簡潔、多功能融合的方式。
最后,吳林晟指出,可重構的集成無源技術本身是射頻系統集成化、低功耗和多功能一體化發展的核心技術,當然也面臨高性能和小型化之間固有的矛盾等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做了初步嘗試,以基于砷化鎵全可重構耦合器為例,實現了功分比、相位差和中心頻率的全可調節和控制,同時目前損耗偏大。相信可重構的集成無源器件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