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24日消息(岳明)走過5G上半場,中國市場交出了一份堪稱亮眼的答卷——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5G基站數占全球總數65%以上,5G用戶數超8.89億,5G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應用案例超9.4萬個。伴隨5G-A今年起在國內開始規模部署,中國正式進入了5G發展下半場,“深耕細作”將成為這一階段重要的關鍵詞。
在MWCSH2024展會舉辦前夕,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科移動”)總經理范志文接受了C114獨家專訪。雖然履新不久,但卻已如數家珍。在一個小時的對話中,范志文向筆者分享了中信科移動在5G現網深耕、5G-A及6G布局、衛星互聯網、5G垂直行業賦能方面的最新進展。
范志文指出,作為中國信科集團移動通信產業的承載主體,中信科移動見證、參與并推動了我國從2G空白、3G突破、4G并跑、5G引領發展歷程。面向現網,中信科移動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目標,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并舉,持續提升網絡質量和用戶感知,最大程度釋放5G網絡價值;面向5G-A,中信科移動有所為有所不為,瞄準商業價值,基于場景進行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助力運營商實現商業成功;面向6G,中信科移動堅持原創技術創新,持續加大投入,推動技術、標準與原型樣機齊頭并進;面向衛星互聯網的“星辰大海”,中信科移動將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構建基于國產化自主可控的軟硬件平臺,提供星地完整解決方案;面向垂直行業,中信科移動將從解決方案和產品研發兩方面入手,提供定制化、低成本、安全可靠的ICT“催化劑”,實現5G與垂直行業的“化學反應”。
深耕現網:提升網絡質量 為客戶創造價值
“中信科移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信號升格'和‘寬帶邊疆'的政策要求,圍繞‘極簡'、‘綠色'提供差異化產品方案,面向細分重點場景,制定場景化解決方案,加大服務投入,助力運營商最大化提升網絡質量和效能。”范志文談到,目前中信科移動正圍繞用戶體驗及網絡效能,開展網絡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在5G基礎網絡方面,中信科移動正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多地“點、線、面”的網絡品質升級。在“點”覆蓋場景,中信科移動針對不同場景推出多種差異化解決方案,實現信號與感知升格;在“線”覆蓋場景,針對高鐵、高速、隧道等,推出1.8G+2.1G雙頻以及業界首創的700M+900M雙頻RRU,綠色極簡多模并發快速部署4G/5G;在“面”覆蓋場景,采用多頻合一、多扇合一及一體化基站等方案解決鄉農邊疆覆蓋,快速建站、極致降耗。
中信科移動技術產品上的領先性,是提升現網網絡質量的關鍵。一方面,通過部署RF自智解決方案,以及短視頻性能增強等多項創新技術方案,網絡性能持續改善,用戶滿意度明顯提升。另一方面,圍繞“5G+AI”為運營商提供了HiNet自智網絡解決方案,基于AI通信大模型、數字孿生與5G網絡結合打造了“網絡洞察專家”、“網絡感知專家”等核心應用,大幅提升網絡問題定位準確度和處理效率。
范志文指出,“未來的5G智能運維演進仍是一個持續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信科移動推出了HiNet自智網絡全域解決方案,賦能‘規建維優',使能智能網絡。同時中信科移動將持續在數字孿生、意圖驅動、大模型等方向推進深化研究應用,保持行業優勢,為客戶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網絡服務。”
持續演進:5G-A與6G同步發力 保持行業領先
2024年,中國市場迎來了5G-A部署元年。對此,中信科移動做好了充足的技術與戰略儲備,并堅持有的放矢,圍繞基于場景的價值創新進行重點發力。
“在5G-A規模部署方面,中信科移動將繼續推進RedCap在全國范圍內的部署,促進大規模物聯網的蓬勃發展。在5G-A場景化部署與應用結合方面,通感一體、無線AI、自智網絡作為5G-A的重要能力和創新方向,是中信科移動5G-A布局的重點方向。”范志文指出。
同時,伴隨3GPP 6G標準時間表的明確,行業對于6G的關注與熱情空前高漲。范志文告訴C114,中信科移動從2019年就開始面向6G愿景、需求、能力與關鍵技術開展系列研究工作,是全球6G標準組織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全球6G標準研究,已經圍繞融合技術創新、無線技術增強、網絡技術演進三個層次開展了6G科研布局。目前在6G星地融合、以用戶為中心端到端分布式智能網絡、超維度天線、高精度定位等方向取得一定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正在搭建6G端到端以用戶為中心的技術驗證平臺,連續2年完成IMT-2030(6G)推進組6G分布式自治網絡、移動算力網絡、數據服務、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一體化、無線AI關鍵技術測試。在備受業界關注的智能超表面技術方面,中信科移動研制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天線陣列第一代和第二代樣機,為未來大規模天線系統發展指引了新的技術方向。
體系創新:錨定衛星互聯網 發揮全產業鏈優勢
空天地一體化是6G的關鍵愿景之一,也開辟了一條新的技術與產業賽道。
范志文指出,星地融合既是技術發展趨勢,也是產業升級發展機遇,中信科移動將發揮領先的技術探索優勢和上星驗證的引領優勢,構建基于全國產化的軟硬件平臺,實現自主可控和高低軌場景下的性能保障,期望在除整星外的全環節貢獻力量。
在演進路徑層面,中信科移動首創提出了“5G兼容、6G融合”的星地融合發展路徑,獲得了業界廣泛認可。在標準層面,中信科移動在ITU、3GPP和CCSA等國內外標準化組織中都積極參與并推動了星地融合移動通信的標準制定與完善。
范志文深入介紹道,目前中信科移動已經自主研發了高低軌一體化基站、衛星終端和核心網設備,實現端到端的全鏈路驗證,并積極參與在軌試驗驗證。在手機直連衛星方面,中信科移動也提出了一系列適合于手機直連的技術解決方案,積極推動產業落地。
賦能數智:持續推動5G與垂直行業深入融合
在AI與數字化浪潮的雙重席卷之下,5G與垂直領域的深入融合正成為產業界的持續發力點。在范志文看來,5G及5G-A在垂直行業的應用前景廣闊,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比如行業需求千差萬別,碎片化趨勢明顯,需要5G網絡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能力。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信科移動正重點在行業解決方案和行業產品研發兩方面做好工作。
在行業應用領域,中信科移動基于5G技術的領先優勢,結合云計算、AI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面向交通、能源、制造、教育等重點行業,提供5G行業專網、測試儀表、車路協同、工業互聯網等解決方案,應用近500家客戶,有力支撐了這些行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
其中在鐵路5G專網(5G-R)領域,中信科移動不僅是鐵路《基于2100MHz頻率的鐵路5G專網技術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組首批成員之一,也是5G-R核心網、基站設備的主要研制單位之一。目前,中信科移動已經完成了核心網、基站一階段靜態測試、基站服務質量測試等一系列測試,為鐵路專用移動通信邁向5G時代貢獻力量。
此外,在制造、礦山、教育等多個重點領域,中信科移動提供解決方案亦頻頻入選行業標桿案例。在礦山市場,中信科移動打造端到端的“5G+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各大煤業集團下屬200余個煤礦;在城市軌道交通市場,中信科移動的車地無線通信系統已部署應用于武漢、鄭州、合肥、重慶等10個城市的30條線路。在教育行業,“大唐杯”全國大學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大賽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參賽人數累計突破20萬,覆蓋全國600余所高校。
在談到即將開幕的MWCSH2024時,范志文指出,此次展會正值我國5G商用牌照發放5周年之際,中信科移動將在展會上重點展示包括5G/5G-A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5G融合創新的應用案例、6G關鍵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星地融合領域的成果和實踐,助力運營商5G網絡提質增效,走向更大的商業成功,同時攜手產業生態合作伙伴,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