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21日消息(趙婷婷)今天,作為“2024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的重要專場論壇,“50G PON技術專場:全光網絡,從千兆邁向萬兆”線上研討會順利召開。
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總工劉謙應邀作了題為《50G PON助力寬帶網絡從千兆邁向萬兆》的主題演講。劉謙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千兆光網成為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的重要助推力。與此同時,在產業、技術、需求、人機兼顧等四大動能驅動下,寬帶網絡正在從千兆邁向萬兆,而50G PON則是萬兆網絡的關鍵使能技術。
劉謙指出,萬兆網絡在“聯家、聯企、聯機、聯算、智能感知”等為代表的“四聯一感”應用場景中擁有廣闊的商業前景,將構筑無處不在的光聯接。劉謙強調,在萬兆網絡實施落地過程中,需注重50G PON兼容情況,實現與FTTR的同步發展;同時,產業鏈需持續推進50G PON的技術創新,提前布局后50G PON標準,以應用促進50G PON產業發展。
從千兆邁向萬兆:50G PON是關鍵使能技術
劉謙表示,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指引下,千行百業對千兆光網的認知度快速提升。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千兆光網的建設力度;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也明確光通信在行業落地應用的必要性。在地方,包括浙江、上海、北京、重慶、深圳等多個省市也都出臺了千兆光網建設與應用的行動規劃。
在劉謙看來,寬帶網絡從千兆邁向萬兆有多方面的推動力:首先是產業鏈繁榮,全球超過55家運營商開始提供萬兆及以上寬帶服務,國內三大運營商在2023年世界電信日期間發布“萬兆”白皮書、技術驗證成績等;其次是業務需求,超高清視頻、XR元宇宙等更好體驗、更高性能應用需要萬兆能力;第三是技術發展,以50G PON為代表的技術逐步成熟助力網絡從千兆邁向萬兆;第四是量變引發質變,萬兆將引領萬物光纖互聯時代來臨。
而50G PON將是萬兆網絡的關鍵使能技術。劉謙指出,經過近6年的研發,50G PON國際國內標準的內容已經基本穩定,上行有三種速率,分別是12.5Gbps、25Gbps或50Gbps,基本完成支撐萬兆網絡進一步發展。在她看來,50G PON具備四大優勢:
首先是容量增加。50G-PON提供50G bps下行鏈路和12.5G/25G/50G bps上行鏈路容量支持各種應用,包括需要10Gbps連接的住宅場景和企業場景;
其次是重用現有ODN基礎設施。50G-PON定義的PMD規范,支持相同的ODN用于GPON和XG(S)-PON,能夠保護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
第三是平滑演進。50G-PON波長規劃使其能夠與GPON或XG(S)-PON共存,也能夠支持GPON/XG(S)-PON/50G-PON三代共存,還能與IEEE對稱10G-EPON共存,支撐運營商在升級接入網時不影響已有的ODN和最終用戶。
第四是延遲優化和可靠性。50G-PON引入延遲控制方案能滿足工業應用場景的需求。與GPON和XGS-PON相同,50G-PON支持B型/C型保護,能滿足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以應用促發展:實施落地需注重50G PON兼容情況
劉謙表示,千兆光網發展的歷程驗證了任何新網絡技術的發展兼容以前的技術是不可逾越的階段,當前是萬兆起步階段,兼容情況更為復雜,50G PON將面臨兩代兼容情況甚至三代兼容情況。同時,她還介紹了關于50G PON聯家、聯企、聯機的思考。
她認為,萬兆入戶后家庭內網若不同步升級,將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需要注重50G PON與FTTR-H同步發展。
萬兆聯企需要關注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萬兆入企后企業內網若不同步升級將會嚴重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在發展萬兆聯企的同時需同步推動FTTR-B的發展一站式筑牢企業數字化轉型基座。
萬兆聯機50G PON解決方案需精準對接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持續推進技術創新。以生產制造為例,圍繞工業制造企業在復雜無紙化設計生產、機器視覺質檢、無人智能巡檢等方面的典型應用對50G PON的新需求,推進50G對稱速率、50G PON軟切片、50G PON低時延與確定性等關鍵技術創新。
劉謙指出,從ITU-T PON標準進程來看,大概每隔7-10年就會更新一代,伴隨著50G-PON標準成熟步入應用,需關注更高速率PON標準化預研工作,但相關研究仍處于初期階段,尚未形成面向系統的技術細節。
劉謙強調,要以應用為抓手,促進50G PON產業發展。據她介紹,圍繞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有52個應用案例進入第二屆“光華杯”大賽全國總決賽,占比超過16%,50G PON應用案例開始出現。同時,寬帶發展聯盟還攜產業鏈各方,共同發起成立全光垂直行業工作組,組織面向全光垂直行業應用相關的政策、技術、產業和標準的研究,持續推動生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