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4日消息(雋暢)全球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推動要素資源重組、經濟結構重塑、競爭格局重構。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引領性技術,是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內容、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擴大5G網絡規模建設,推進5G應用加速綻放,將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貢獻力量。
在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期間舉辦的"第四屆5G千兆網產業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魏然表示,當前我國5G應用已實現從0到1的突破,5G應用規模化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已成為重中之重。
中國5G發展取得領先優勢
時值5G商用牌照發布四周年,魏然指出,得益于我國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產學研用各方齊力推動,5G發展已然駛入快車道,網絡建設、技術標準、產業發展、應用創新均取得積極成效,為5G賦能千行百業、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堅強支撐。
在5G政策體系層面,多部委政策聯動共促高質量發展。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了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為原則的高水平發展模式,推動5G應用從"試水試航"走向"揚帆遠航"。
在5G應用滲透層面,"廣度"和"深度"大幅提升。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5G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 40個,應用案例累計超過5萬個。隨著5G與各行業應用融合不斷走深向實,工業、港口、能源、醫療等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已涌現極具標桿引領、示范推廣的樣板項目。
在5G標準演進層面,行業支持能力逐步增強。2022年6月,5GRelease 17標準版本凍結。相較于R15和R16,R17圍繞商用特性改進、新功能引入、新方向探索持續演進,這意味著5G標準體系逐步由傳統的2C市場轉向2B市場,原通用標準體系向行業融合標準體系擴充,跨界協作的5G融合應用標準體系正逐步形成。
"5G與行業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從面向消費類市場的5G技術產業體系,孵化形成了新的技術路線、產品形態、產業環節等,催生了5G行業產業新分支,構建了新型的5G融合技術產業體系。"魏然表示,我國5G融合應用技術產業體系初步構建,有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5G應用規模化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數字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戰略競爭和布局階段。魏然指出,5G是數字經濟的"底座"。他從六大維度介紹了5G融合應用在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數字經濟創新與繁榮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面向智慧電力,5G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及"雙碳"戰略成為重點。電力5G應用場景在配用電環節逐步明確,"5G+精準負荷控制"、"5G+分布式光伏"等實現能源的精細管控及大規模分布式能源的可觀、可測、可控。
面向智慧煤礦,5G助力煤礦解決安全問題成為核心。煤礦5G應用場景逐步豐富并率先實現推廣,"5G+井下設備遠程操控"、"5G+視頻監控"等助力礦山安全高效生產。
面向智慧工業,5G支撐工業制造降本、提質、增效效果逐步凸顯。工業5G應用場景從生產輔助環節向向核心控制領域深入,涉及工業控制系統變革的"5G+ PLC"初步實現,將進一步依托5G與多種信息技術的融合助力我國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工業生產體系。
面向智慧港口,5G助力推動港口無人化、數字化建設。港口"5G+集裝箱碼頭遠程操控"、"5G+無人集卡"等應用場景價值凸顯,并逐步向散裝碼頭、河港拓展。
面向智慧醫療,5G助力跨區域醫療資源協同的價值逐步顯現。醫院利用5G應用打通院前急救、院間交互及院內治療全環節,"5G+遠程超聲"、"5G+遠程會診"、"5G+遠程監護"、"5G+遠程院后康復治療"等場景實現廣泛落地部署。
面向智慧城市,5G助力智慧城市提升管理能力及服務水平。智慧城市通過5G網絡,向下連接基礎的端云底座,向上承載開發的能力與應用,為海量數據賦能賦智,重塑城市智能體系,有效提升惠民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