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8日專稿(艾斯)根據工信部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4月末,我國已建成5G基站總數超過273萬個,這一數字占據全球5G基站總量的60%以上。無疑,中國在5G部署的上半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隨著全國范圍內5G廣域覆蓋的完成,我國電信運營商已提前進入5G下半場,切切實實做到了“3G落后,4G跟隨,5G引領”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口號。
剛剛過去的第31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 Expo China),可以說是對我國5G商用牌照發放4年以來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所取得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作為5G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賽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特斯”)在此次展會上多角度展示了其5G云化小基站最新產品及多場景應用。
據估算,5G時代超過70%的流量將發生在室內場景,如何解決室內覆蓋難題,是運營商打造5G精品網絡和獲得差異化優勢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而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曾在公開技術論壇上表示,小基站是5G商用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模化網絡建設后,可以低成本按需補充大網覆蓋和容量的不足。
面對室內復雜環境,差異化解決方案差滿足不同需求
實際上,去年8月,賽特斯以總份額第二的優異表現中標了中國移動首批5G小基站集采,賽特斯公司總工趙著行博士在接受C114專訪時表示,公司在去年11月與中移動集團簽署框架合同之后,隨即在多個省份進行了試點試運行,設備運行平穩,之后賽特斯就開始了規模供貨及商用部署,涉及的場景包括商超、寫字樓、醫院、學校、工廠等,為移動地市公司解決了5G新建室內覆蓋和5G補盲覆蓋等剛性建設需求。
據了解,賽特斯在此次PT展上就展出了上述中標集采的5G小基站FlexEZ-RAN2600/2700系列,受到了與會觀眾的極大關注。該系列產品支持開放、共享、云化等5G網絡新需要,具備大帶寬、低能耗、易部署等特性,目前已在山東、浙江、上海、湖南、重慶、黑龍江、遼寧等全國10余個省市率先展開室內覆蓋建設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5G下半場部署場景的重要場景,室內場景環境復雜、覆蓋需求多樣化,高業務量、中業務量、低業務量場景分布不均,往往無法通過單一解決方案對這些差異化的需求進行很好地滿足。不過,5G小基站與4G小基站非常大的不同之處在于,5G小基站是云計算技術推廣后的云化小站,它能夠使網絡更靈活,運維能力更強。
對此,趙著行博士向我們介紹道,“不同場景,有必要區分對待進行差異化交付。如果高中低(業務量)不同的場景都交付一種解決方案,明顯設備要滿足最嚴苛的條件,這樣一來成本一定是最高的。因此不管從運營商角度還是供貨商角度,無論從降低建設成本還是維護成本的角度,都需要針對不同的場景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
他談到,為了滿足不同場景要求,賽特斯打造了多種類型差異化的解決方案。比如,在中等業務量需求下,公司提供了2T2R解決方案,針對商超、寫字樓等場景;在低業務量的場景(如地下停車場),則通過類似傳統DAS的方式,利用功分器、耦合器來進行多天線頭端的部署,使單位面積的覆蓋成本最優;在多隔斷的場景,可以通過“三點位”或者“五點位”的設備來進行適配;而針對高業務量的場景,賽特斯推出了4T4R的產品,并于四月順利通過了中國移動的摸底測試。
面向5G專網,打造定制化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賽特斯小站在云化、智能化的基礎上,也在積極探索疊加算力化能力,以充分滿足行業專網敏捷部署、成本可控、靈活定制的核心需求,為5G專網建設部署形成新的突破。
趙著行博士談到,賽特斯很早就開始在專網進行布局,可以提供多種產品支撐5G專網的構建,包括輕量核心網、擴展型皮基站、5G邊緣計算網關和MEC邊緣計算管理平臺等,進而利用這些工具為客戶帶來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他向我們介紹了多個已經實際商用落地的案例。比如,在與國家電網合作的智慧電網項目中,賽特斯完成了端到端、邊云協同、云網一體的系統性部署,實現了數據采集、本地存儲、智能分析等功能,為國家電網的安全營運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智能制造案例方面,賽特斯與南平鋁業公司進行了合作,在5G專網環境下提供MEC本地分流及生產節拍管理,實現全流程3D數字孿生,滿足了客戶的定制化應用需求。
另外,趙著行博士還分享了一個最新的羅源福蓉源智慧工廠案例。賽特斯部署的5G專網為多款AGV車、多種天車/吊機的實時通信提供保障,使生產線上的多個環節實現無人物流操作。“原來希望做到的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現在在產線上的多個環節已經成為了現實。所以我想這一塊未來會非常有潛力,賽特斯也會持續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為專網在垂直行業的廣泛應用做更多的事情。”他補充道。
“內外結合”,實現國產化替代并非“癡人說夢”
誠然,目前中國廠商在5G小基站產品設計、產品性能、商用經驗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特別是小基站芯片國產化程度相對不高。此外,在整機功耗、通信性能等方面也有較大技術優化空間。那么,作為我國小基站產業的代表企業之一,賽特斯是如何看待其中的難關和解決路徑的呢?
對此,趙著行博士向C114坦言,回看幾年前的國產化狀況,可以說整個情況的確不太理想,當時的主設備中的核心芯片很難看到國產的。但是幾年的摸索下來,已經發生了很多積極變化,今天已經有非常多的國產化芯片可供選擇。
他講到,未來賽特斯將從兩個方面來幫助推動提升國產化的速度和進程,一方面,從公司研發內部要提升內功、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也會充分利用好外部環境的積極變化。
“我們看到,在BBU里面,通用CPU已經有了飛騰這樣的芯片,SoC有比科奇、思朗這樣的芯片,RRU里面有極芯、創芯慧聯這樣的DFE芯片,力通、奕斯偉這樣的Transceiver芯片,等等。賽特斯會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的外部條件,對外加強合作,同產業鏈上下游的伙伴積極配合,取長補短,跟生態鏈中的各廠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另一方面則涉及賽特斯內部研發能力的提升。在趙著行博士看來,國產化相關產品在性能、功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后,下一步才是“從有到優”。因此,自研能力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強調,“賽特斯從進入5G小基站這個行業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一直秉持著自主研發的理念,堅持軟硬件并舉、端到端自主研發。從產品雛形開始,我們不僅注重通信協議本身,而且一直深究軟/硬件協同機制和底層技術原理,在CPU并行計算、高速總線通信、硬件加速器設計、物理層算法、調度算法、低功耗設計等一些核心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程師。這些財富將有助于我們今后克服包括國產化在內的各種技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