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6月25日消息(水易)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陳運清發表“云網融合驅動下自主創新及開放合作的思考與探索”的主題演講,詳述中國電信在“云改數轉”的戰略背景下的技術創新以及生態構建。
陳運清表示,2016年中國電信啟動CTNet2025網絡重構計劃,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CT、IT的深度融合,中國電信將云網融合2030作為長期的演進目標,按照“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的方向,通過實施虛擬化、云化和服務化,形成一體化的融合技術架構,最終實現簡潔、敏捷、開放、融合、安全、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資源供給。
新一代云網運營系統,使能智慧運營
如何推進云網融合,首先要開展數字化平臺的布局,面向客戶和合作伙伴實現行業差異化、數字化解決方案的靈活編排、敏捷支撐和全網共享。在陳運清看來:“云網融合做得到底好不好,最終要體現在數字化平臺的底蘊能不能打造得很深。”
目前中國電信打造的數字化平臺總體架構,簡單總結就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安全中臺三中臺;一個原子能力平臺;一個以云、網能力為代表的技術底座。
陳運清表示,業務中臺是第一抓手。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電信運營商網絡龐大且復雜,各種網元的有效管理仍是嚴峻的挑戰。為此中國電信自研打造新一代云網運營系統,采用云化架構,打破專業網管煙囪模式,拉通B、O及網絡,目標實現云網資源數字化、云網能力數字化、運營流程數字化。最終實現面向外部提升客戶業務體驗,面向內部全面提升云網運營效率。
以新一代云網運營系統中的云網服務編排系統為例,通過新一代服務編排中心,支撐主要云網產品的一鍵開通,實現云網融合產品的自動化開通、自助服務。據陳運清介紹,目前已上線包括云專線、智能專線、精品專線、IPRAN云專線、5G切片、5G專線等產品自動開通功能,一次開通成功率提升至80%,雙線業務開通及時率達80%。
以云網融合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實現云網融合2030的遠景目標,當前中國電信正以5G為抓手推進自主創新。研發的新型STN-A設備、輕量級UPF、MEC產品,面向云網融合場景對邊緣功能靈活定制的需求,打造5G定制網差異化業務,積極推動云網融合戰略實施,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在推進自研UPF、MEC等虛擬化網元產品時,中國電信意識到需要構建一套新型網元操作系統,為各類網絡邊緣產品提供基礎開環境、產品持續迭代能力,C3NOS(Chinatelecom Cloud Converged Network Operation System)應運而生。
陳運清介紹,C3NOS具有網元功能快速定制、軟硬解耦、容器化組件等重要特性,支持通用服務器、專用ASIC、硬件加速三類轉發平面。目前已應用于UPF、STN-A等新型網絡邊緣和接入產品。
據悉,STN-A設備承載基站回傳業務、政企專線業務、新型城域網業務;MEC產品以MEC平臺為核心,向下對接網絡,向上吸引應用,實現應用下沉、終端上移,滿足客戶連接,計算,能力,業務等的邊緣定制化需求;輕量級UPF,與MEC協同,實現UPF個性化本地分流、MEC差異化服務能力。
中國信通院曾發布一組數據顯示,5G時代將有70%-80%的業務需求發生在邊緣場景。在陳運清看來,“誰掌握MEC平臺,就把握住了用戶入口的價值,因而中國電信將UPF、MEC作為自研的起點。”
基于這一思考,中國電信正在構建一個“5G+云+邊緣”的新一代數字化基礎設施。通過自研以及開放合作的形式,將云網能力深入到各行業,滿足相應的差異化需求。基于“5G+云+邊緣”的能力,中國電信打造了5G定制網方案:“致遠”主要是基于公網的解決方案,“比鄰”更解決時延問題,“如翼”更能保證客戶安全性的解決方案。
構建產業生態,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5G作為云網融合戰略下的重要場景,同時也是賦能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中國電信除了推進自主創新之外,還搭建了5G產業創新聯盟,以聯盟為中心,廣泛引入生態合作伙伴,共同促進5G的商業落地。
陳運清介紹,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通過打造包括生態合作庫、標桿項目庫、應用方案庫、核心能力庫以及泛終端庫的“五庫”資源共享平臺,為挖掘客戶價值和開拓新領域提供資源基礎。
同時搭建5G開放實驗室,以開放實驗室為平臺,面向合作伙伴打造端到端的服務能力,通過聯合創新中心,與客戶聯合研發、合作共贏。
作為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的重要組成部分,5G開放實驗室為客戶提供5G+云網+AI等端到端融合的應用及產品測試、體驗認證的開放平臺,測試服務主要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安全評測等。陳運清表示,“通過實驗室的分析測試,一方面能夠促進解決方案的進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能促進5G的不斷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