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10日消息(安迪)毫無疑問,5G將是一場產業盛宴,但要把握住這場變革并不是易事,不僅需要強大的網絡規劃、建設與交付能力,更需要新思維、新理念。只有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加速網絡、IT和業務的全面云化,構建云網融合基礎設施,才能釋放5G的真正潛力。
正如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所言,5G時代是云的時代,也是云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5G加速云網融合,云網融合為5G賦予更多內涵,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
作為運營商云網融合的重要合作伙伴,在AMD看來,面對廣闊的5G藍海,電信運營商不僅亟需升級5G基礎設施,更需要提升數據處理的速度,在滿足5G應用場景下用戶對于增強移動帶寬、高可靠、低時延和大連接要求的同時,加速自身網絡和業務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為此,AMD 推出了第二代EPYC處理器,憑借著超多核心、海量內存和超高帶寬等特性,能更好地滿足電信運營企業的云網融合轉型需求的算力平臺,從而為5G時代的到來提供用不停頓的澎湃算力。
5G成云網融合加速度
嶄新的5G時代,云、網、邊、端的協同能力成為運營商征戰5G市場的幾大基礎能力,無論是業務上云、網絡上云、IT系統上云,都在加速5G云網融合的進程。
在業務側,云成為運營商B2B業務的統一平臺和入口,通過5G云網融合將有望打造云+網+X的一站式B2B新業務,構筑運營商差異化優勢;同時,隨著各行各業的業務入云帶來大量新的網絡需求,而5G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各類新型應用將產生海量數據,也對云服務產生巨大需求,這些趨勢使得連接和云彼此交織、互相滲透,云網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在網絡側,傳統的封閉架構已無法滿足5G需求,更無法適應新的應用場景。基于SDN/NFV理念的網絡轉型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核心網方面,基于NFV的5G部署成為行業大勢,讓云網渾然一體;無線接入方面,以O-RAN為代表開放無線接入網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IT系統側,運營商如果要完成自身內部的數字化轉型,就必須要打破網絡與IT的傳統職能壁壘,突破網絡分段管理模式和IT系統"煙囪式"架構,按照云、網、系統深度融合方式建立領先的生產運營和管理體系。以中國電信為例,"云改數轉"已經成為轉型方向,日前更是明確提出 "新建系統 100% 上云,存量系統三年上云"的工作目標。
可見,5G的商用正在加速云網融合進程,而云網融合也在推進5G垂直行業應用創新。面向未來,只有構建開放、智能、靈活的新一代云網融合基礎設施,才能助力運營商贏在5G。
澎拜算力助力云網融合進程
那么問題來了,產業鏈應該如何協作,助力運營商構建云網融合基礎設施,實現從云到邊緣乃至跨整個網絡實現架構一致性、軟件以及生態的復用呢?這不但需要開放的底層計算平臺,支持云原生的澎湃算力,更需要洞悉5G時代運營商的網絡與業務轉型需求。
而這正是AMD努力的方向。AMD所秉持的標準化的x86架構是企業計算主要載體,在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場景中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如此,在運營商的基礎網絡中,x86也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以5G投資中占比最大的無線接入網為例,基于x86架構的開放計算平臺,目前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和低成本等方面的組網需求。在日本樂天移動、印度JIO、沃達豐等諸多運營商得到了成功驗證。
在云網融合的大背景下,"算力網絡"開始興起。運營商所期望的,不單是簡單地將云和網拉通,更要主動擁抱計算形態的變化,實現算網融合和云邊端算力協同,澎拜的算力是基礎。
為此,AMD推出的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基于領先的7nm制程工藝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最高擁有64核128線程,支持128個 PCIe Gen 4.0通道和8個內存通道,并可訪問高達4TB的高速內存,其采用的下一代AMD Infinity架構,突破了x86性能和計算能力的界限,能夠獲得超高的核心數量和內存帶寬,包括對PCIe 4.0接口的支持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處理速度和存儲容量。
在過去一年時間,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取得了超過170項世界紀錄,其中涵蓋云計算、虛擬化、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多個領域。
在筆者看來,手握開放平臺與澎拜算力的AMD EPYC處理器,不但可以完美匹配洶涌而至的5G浪潮,更是運營商構建新一代云網融合基礎設施的良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