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迎來重要時刻: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將于近日返回地球。網翎自主研發的衛星上網機將首次承擔返回艙著陸現場直播通信保障任務,成為“中國航天日”主題“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的生動實踐。
圖:多臺網翎衛星上網機已到達神舟回收場地進行測試
圖:回收測試現場
實戰淬煉:從跨國救援到航天保障
2025年3月28日,緬甸突發強震,網翎衛星終端隨央視記者及中國救援隊火速馳援,創下“24小時極速響應”紀錄。
央視總臺記者提到:4套插電即用的高通量衛星設備(網翎衛星上網機),可以在現場靈活移動,可支持前方記者用手機直接連線大屏。共完成直播、素材傳送的總時長達280分鐘,衛星鏈路開通時長30余小時,為前方報道提供了穩定的直播通路與通信保障,極大提升應急響應效率。
圖:網翎保障緬甸地震現場央視高清直播
護航神舟:航天級通信的“中國方案”
網翎憑借100%國產化技術,打破傳統定制模式,終端價格降至國際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2024年至今,已為戈19及八百流沙等頂級戈壁賽事提供保障、也為西藏日喀則地震提供通信支持,更是打破了在震區遠程醫療、實時直播等從前不敢想的應用場景,推動衛星通信普惠化進程。
圖:網翎在賽事的直播保障
科技向善:中國技術的溫度與擔當
與星鏈(Starlink)在烏克蘭沖突中服務軍事行動不同,網翎始終聚焦人道救援。緬甸震區中,設備不僅支撐新聞直播,更助力醫療隊遠程會診、災民與家屬通話,傳遞“生命連線”的溫暖。網翎聯合創始人劉宇表示:“技術應向善而生,衛星通信也終于有機會實現科技平權�!�
圖:網翎衛星上網機實現遠程醫療
值此中國航天日之際,網翎的首次航天任務參與,不僅是對“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號召的響應,更展現了民營企業在中國航天產業鏈中的關鍵角色。未來,網翎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以“中國速度”詮釋科技無界、責任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