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產業正經歷從模型爆發到算力升級,再到能效突破的快速演進,業界正在加速重構"算力地圖"的關鍵技術路徑。在這一進程中,液冷技術作為重要突破方向,成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焦點議題之一。
相比傳統風冷和水冷技術,浸沒式液冷因其在高熱通量處理、高密度擴展能力及低能耗等方面的優勢,正加速入邁向商業化。在這股升級浪潮中,曙光數創作為液冷技術創新引領者,正加快推動其落地應用。
從智算中心到綠色引擎,重塑高質量運營范式
在大模型與AIGC等高功耗應用興起,數據中心“燒電、燒空間、燒運維”的問題加劇,推動其向高密度、低碳化升級。數據顯示,全球數據中心裝機容量2024年已達54GW,預計2026年底將增至74GW,AI訓練與推理已成為散熱需求的主要驅動力。
曙光數創作為較早布局智算中心建設的服務商,在夯實算力底座的同時,提出以“模塊化+液冷+智能運維”為核心的架構體系,提升能效與部署靈活性。該架構在不同功率密度場景下具備明顯優勢:3kW以下適配風冷,10kW起液冷TCO更優,30kW以上冷板具性價比,300kW以上則依賴相變浸沒液冷,精準應對AIDC高速增長需求。
在本次大會上,曙光數創展示了全線液冷技術,包括相變浸沒、相變間接、冷板液冷及“液冷即服務”等創新方案。
冷板液冷通過緊密貼合設計,高效導熱至冷卻液,模塊化架構便于部署,適配中高密度AI推理集群等場景。國內首個產品化的相變間接液冷方案C7000-F采用新型冷媒,常壓運行無泄漏,規避水質問題;結合強化沸騰與微納米多孔流道設計,換熱熱阻降低15%,支持單柜最高100kW,解決了水冷常見的菌落、腐蝕與結垢難題。
“隨著AI應用發展,無論是在極致芯片散熱、服務器能耗層面,還是從算力集群部署密度來說,液冷方案都成為必選項。”曙光數創副總裁兼CTO張鵬道出了液冷技術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
相變浸沒液冷,破解算力“熱墻”瓶頸
曙光數創重點展示的相變浸沒液冷方案為高密度智算場景提供了革命性解法。該技術將設備完全浸沒于低沸點、非導電冷卻液中,熱量迅速被吸收氣化后冷凝回流,形成封閉循環,具備芯片級降溫能力與出色的散熱效率與穩定性。
這一方案已在多平臺完成實測驗證,其兼容國產架構,PUE穩定在1.1以下,緩解能耗與空間壓力,推動智算中心向模塊化部署演進。當前超40kW機柜需液冷支撐,未來如Rubin架構將達400kW,相變浸沒液冷正成為核心技術。
同時,該方案降低噪音與磨損,延長設備壽命、簡化維護,已在“東數西算”多地試點。隨著液冷服務器滲透率提升,預計2030年突破30%,其規;涞貙⒅貥嫈祿行哪苄Ц窬。
“液冷即服務”模式,加速液冷能力服務化落地
圍繞液冷系統部署復雜、維護門檻高等痛點,曙光數創提出“液冷即服務”模式,提供覆蓋咨詢設計—部署交付—運維管理—價值評估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建設與運營閉環。
這種服務模式精準響應了客戶的核心需求,提供從功率密度規劃、設備選型到定制設計、安裝及運維(水質管理)的全流程標準化解決方案,解決液冷服務器與動環設施難以解耦、維保復雜和遷移難題。
此服務不僅助力客戶按需獲取液冷能力、降低成本,還基于運行數據動態評估PUE和負載,提供節能減碳路徑。同時,該模式已適應多氣候環境,保障極端條件下穩定運行。
面對AI應用加速落地、模型規模不斷擴大,智算需求急劇攀升,對底層算力架構提出更高要求,液冷技術也因此成為保障高性能、低能耗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撐。
曙光數創副總裁兼CTO張鵬表示:“客戶要的不是一個CDU,而是一個綠色高效、可持續的智算服務體系。”當前,曙光數創已在全國多個智算中心落地,通過“智算即服務”一體化體系,打造可復制、可拓展的綠色運營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