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舉辦“全光運力·毫秒用算”專題研討會。研討會邀請我國基礎通信運營商、行業專家等共同探討和分享全光算網發展新技術和算網一體化創新實踐成果,并聯合啟動“城域毫秒用算”行動,共同推進全光運力和算力應用的全面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雷波副所長做了“AI智算時代下的光網絡技術思考與實踐”的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中國電信在AI智算時代下的全光網絡的技術創新與實踐。
AI業務的指數級增長以及AI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全國范圍內智算中心的大規模建設,然而這些智算中心也存在著“小而散、碎片化、異構化”以及利用率不足等普遍問題。由此而來的是,算力建設供給與算力需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為此,中國電信提出的“以網強算”的戰略,在“入算、算內和算間”三個場景進行了多項網絡技術創新實踐。
在入算方面,通過引入以M-OTN/OSU為代表的靈活映射技術,為智算時代的全光運力網絡提供低時延、高可靠、靈活帶寬配置的綜合業務承載。目前中國電信已在安徽、北京、福建、浙江、四川等8個省份完成了現網驗證和試商用,為友好客戶交付多條OSU專線業務。
在算內方面,采用全光交換機(OCS)來構建智算數據中心內網絡(DCN)新架構,以提升超大規模集群的擴展性與靈活性。基于該架構,中國電信已完成全球首個光電協同的數據中心新型組網實驗,實驗結果顯示,GPU點到點時延下降14%,集群DCN功耗降低19%,可靠性提升17%。未來,中國電信將在創新動態路由、管控方式,以及基于OCS的新型網絡架構上持續發力,提高DCN新架構的整體效率,為構建更大規模的智算集群做好準備。
在算間方面,基于單波800G技術、C+L技術和業界首創的50ms WSON技術,構筑超大帶寬、超高可靠與超大規模的全光算間互聯網絡,以支持多數據中心間的高效數據傳輸和一體化調度。從2024年初到2025年3月,中國電信已在北京武清、瀛海和永豐等數據中心之間的完成了多期智算“多合一”前瞻試驗,實現了兩點到多點,百卡到千卡,800G C波段到C+L波段,帶寬收斂比1:1到32:1的技術突破。
雷波指出,在當前AI智算時代,“超大規模、超大帶寬、超高可靠、超低時延”的“四超”全光算力網絡,是滿足AI業務海量數據運輸需求的基礎。
超大規模是指利用光網絡將零散算力資源集中,實現跨域的多智算節點下的超大規模分布式訓練方式 ,解決“零散算力資源閑置”與“高質量大算力難求”的供需沖突矛盾;
超大帶寬是指基于單波超800G、多波段等光傳輸系統技術,提升互聯帶寬,并在算力樞紐間、算力樞紐內、短距DC互聯等不同應用場景下,通過靈活調整調制格式的方式實現差異化的性能,為全場景的覆蓋提供更多選擇;
超高可靠是指在光傳送網控制平面中引入集中計算+分布式控制WSON(電信級50ms波長交換光網絡),賦能光波長抗多次斷纖故障的確定性動態重路由恢復能力,打造超高可靠的全光網絡底座;
超低時延是指通過光纜網布局優化、新型空芯光纖和OSU等多種方案和技術手段并重,實現各環節的時延降低,打造智算超低時延圈,滿足行業用戶毫秒用算需求。
展望未來,中國電信作為國資委“下一代光網絡”未來產業起航計劃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牽頭單位,將持續致力于“四超”全光算力網絡關鍵技術的攻關與應用,構筑AI智算時代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光底座,推進全光運力和算力協同發展,為千行百業數智化升級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