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發布未來四年云技術發展的六大趨勢,包括對云技術不滿、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I/ML)、多云和跨云、可持續性、數字主權以及行業解決方案。
Gartner顧問總監Joe Rogus表示:“這些趨勢正在加速推動云從技術賦能者向業務顛覆者轉變,成為多數企業的必需品。在未來幾年,云技術將繼續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競爭優勢,并為企業實現業務目標提供新的思路。”
Gartner預測,以下六大趨勢將決定云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最終催生出具有變革性的新型數字化工作方式(見圖一)。
圖一、云技術發展的六大趨勢
來源:Gartner(2025年5月)
趨勢1:對云技術不滿云技術采用持續增長,但并非所有云技術的實施都會取得成功。Gartner預測,到2028年,25%的企業將會因不切實際的期望、欠佳的實施方式、難以控制的成本等原因,而對云技術采用感到不滿。
為保持競爭力,企業需要制定清晰的云戰略并切實執行。Gartner研究表明,到2029年,成功落實前期戰略重點的企業對云技術的不滿將有所緩解。
趨勢2:AI/ML需求增長AI/ML需求將大幅增長,而超大規模云服務提供商將處于這一增長的核心位置。他們將通過將基礎能力融入IT基礎設施、加強與供應商和用戶的合作、利用真實與合成數據訓練AI模型等方式,推動計算資源分配方式的轉變。Gartner預測,到2029年,用于AI工作負載的云計算資源比例將達到50%,而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10%。
Rogus表示:“這些都表明,到2029年,與AI相關的云工作負載將增長五倍。企業現在應評估自身的數據中心和云戰略是否足以應對AI和ML需求的激增。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可能需要將AI部署到數據存儲地以支持這一增長�!�
趨勢3:多云和跨云許多采用多云架構的企業發現,與云服務提供商的連接以及云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連接是一項難題。不同環境間缺乏互操作性可能會阻礙云技術的采用。Gartner預測,到2029年,超過50%的企業將無法從多云部署中獲得預期結果。
Gartner建議,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識別特定用例,規劃企業內部可從跨云部署模式中受益的分布式應用和數據,這樣能夠讓工作負載在不同云平臺、本地和托管設施間協同運行。
趨勢4:行業解決方案行業云平臺正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開始提供垂直業務成果的解決方案,助力數字計劃的規�;artner預測,到2029年,超過50%的企業將使用行業云平臺來加速業務舉措。
Gartner建議,企業應將行業云平臺視為一種戰略補充,增添現有IT組合的能力,而非完全替代現有系統。這有助于企業規避技術債務、推動創新并創造商業價值。
趨勢5:數字主權AI的應用、隱私法規的收緊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共同推動了主權云服務需求增加。企業將越來越需要保護數據、基礎設施和關鍵工作負載,防止受到域外管轄的控制以及外國政府的訪問。Gartner預測,到2029年,擁有數字主權戰略的跨國企業比例將超過50%,而目前這一比例還不到10%。
Rogus表示:“企業可以通過主動調整云戰略來滿足數字主權要求,目前已有許多解決方案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可供支持。但他們必須明確自身需求,以便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組合,保障數據安全和運營完整性。”
趨勢6:可持續性隨著監管機構、投資者及公眾均要求技術投資與環境目標更加一致,越來越多的云提供商和用戶共同承擔起更多構建可持續IT基礎設施的責任。隨著AI工作負載能耗的持續增加,企業還必須更好地了解、衡量和管理新興云技術對可持續性的影響。
Gartner研究顯示,到2029年,全球范圍內將可持續性納入采購優先考慮事項之一的企業比例將超過50%。為了讓云投資產生更大的價值,企業不能僅著眼于環境影響,還需使自身可持續性戰略與關鍵業務成果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