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青澀的奧運志愿者到如今守護首都網絡安全“零事故”的先鋒衛士,張連成這位80后黨員用十余載光陰,在首都數字疆域筑起一道紅色電信防線。
數字疆域的守夜人
“他能在1分鐘內定位異常數據包。”團隊成員回憶起從前,黑客試圖入侵并破壞網絡的一個重要系統,張連成憑借精湛的技術水平,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鎖定并阻斷了黑客的攻擊報文,確保了數百萬手機用戶的網絡正常。多年以來,諸如此類的案例,不勝枚舉。
這種精準源于近乎苛刻的自我錘煉。在入職前三年的1000多個深夜里,網絡安全中心總有一簇燈光格外醒目。這束光下,張連成表情凝重端坐在電腦前,鍵盤敲擊聲仿佛在編織著一張密不透風的防護網。
如今,這些經年累月的戰術推演和實戰經驗,已化作守護城市命脈的“數字基因”,在為首都網絡撐起一片無形的安全穹頂。
創新工坊里的雁陣效應
張連成所在辦公區墻上掛著的“嚴謹規范每一步,精益求精每一事”,同樣也是QC質量管理小組團隊信條。他領銜的盤古創新工作室,創新出“雁陣孵化法”:每個創新項目必須由老中青三代組成攻堅組,像雁群般輪換領飛。
現在,這支“雁陣”的航跡已鐫刻成行業標桿。這套機制催生了令人驚嘆的“創新裂變”。
同時,他依托創新工作室,將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幫助QC小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包括連續2次榮獲國際ICQCC金獎,連續6次榮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7次榮獲“通信行業一等成果獎”、41次榮獲“通信行業優秀成果獎”等。
冬奧聚光燈下的隱形守護
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奧會頒獎廣場技術保障艙內,張連成正高度緊張地盯著監控終端上每一個關鍵指標的數值變化。他設計的“三用九備”通信技術服務矩陣,正為全球幾十億觀眾觀看直播提供穩穩的信號。
這個被國際奧委會專家稱贊的保障體系,張連成憑借“一圖一表一冊”的創新工作方法,連續奮戰90天,實現了“平地起高樓”,高標準完成全部技術基礎設施的快速交付。
賽事期間,張連成帶領“數字護衛隊”,憑借反復推敲驗證打磨的保障方案和成百上千次真刀真槍實戰演練打造的保障能力,以“零失誤、零感染、零差錯、零丟失、零投訴”——“五個零”的標準,圓滿出色完成了57 場頒獎儀式、249 塊獎牌、九大類技術服務的全部保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