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4月10日消息(九九)4月16日至18日,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將在南京召開。大會將圍繞6G愿景,探討6G技術和業務發展藍圖,凝練全球共識。
6G時代,衛星通信在覆蓋、可靠性及靈活性方面的優勢能夠彌補地面移動通信的不足,連通空、天、地、海多維空間形成一體化的泛在網絡格局,將為用戶提供更為可靠的一致性服務體驗,降低運營商網絡部署成本。
大會前夕,平行論壇“空天地一體化”論壇執行主席、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教授張欽宇接受C114專訪,就空天地一體化的應用場景、關鍵技術、實現途徑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
空天地一體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去年6月,ITU(國際電信聯盟)發布《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標志著6G研究進入新階段。在這個關鍵窗口期,國際組織、高等院校、運營商以及核心企業正加速布局6G技術研究與合作,共同推動通信技術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邁進。
張欽宇認為,6G目前處于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的初期研究階段。行業內已經形成一些共識,認為6G將具備超高速率、超低延遲、全球覆蓋、海量連接、超高可靠、超低能耗等特征,并有望涌現出空天地一體化、通感算一體化、內生智能、量子通信等顛覆性技術。
就空天地一體化而言,當前已成為我國關鍵戰略發展方向,更是大國競爭戰略要地。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天地一體列入未來產業,作為我國未來產業的核心領域。
張欽宇稱,移動通信從1G到5G的演進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但仍局限于地面移動通信。與此同時,占據全球71%面積的海洋、陸地上的無人區,以及一些極地地區、災難地區,地面移動通信無法提供支撐,只能通過衛星來實現通信。6G時代,衛星和地面通信相向而行,技術和產業逐漸融合,將逐漸形成天地一體網絡。
張欽宇進一步表示,空天地一體化涵蓋航空航天、遙感觀測、智慧交通、遠洋通信、應急救援等領域,未來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海洋、沙漠、深山等偏遠地區,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直連衛星享受高質量數據服務;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救援人員可以更快獲取關鍵信息并采取行動;在城市出行方面,空中交通管理與自動駕駛可以提高交通效率與安全性。
團隊協作探索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新方法
隨著信息服務對多維綜合信息資源的需求逐步提升,國家戰略安全、防災減災、航空航天航海、教育醫療、環境監測、交通管理等領域的高效運行都依賴于空、天、地等多維信息的綜合應用。
但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面臨通信環境復雜不確定、異構網絡體系差異大、多維資源稀疏高動態、海量業務需求多樣化等難題。全球多國都在從多維立體組網架構、激光/太赫茲超高速傳輸、智能高效空口技術、星地融合資源管控、多星協同在軌計算等方面積極探索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新途徑和新方法。
已有超百年歷史的哈工大,被稱為“工程師的搖籃”,是我國大批航天技術領軍人才誕生的地方。在這所校園里,張欽宇教授的研究團隊已經在空天地一體化方面取得多項創新和突破:
提出面向空天復雜信道的鏈路預算方法和評估手段,探明了復雜環境下的信息傳輸能力邊界;建立信息驅動的空間自主網絡體系架構與基于多軌協同的空間網絡測控傳一體化機制,有效解決了動態組網問題;提出時-頻-空-極化-網絡等多域資源聯合優化方法,提升網絡資源利用率與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性能;設計面向需求的大規模接入、調度與計算方案,解決有限資源下差異化需求滿足問題。
張欽宇強調,未來空天地一體化將深度融合各層異構網絡,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先進制造等技術,朝著智能化、融合化、安全化和可持續化方向發展,提供更為廣域、智能、協同、高效的信息服務。
對于即將舉行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及“空天地一體化”論壇,張欽宇表示,期待大會和論壇能夠促進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討空天地一體化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場景,推動新理論、新方法的產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