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月6日綜述(劉定洲)2019年的通信業,5G是絕對的主角。頻譜之爭、牌照發放、套餐推出、真假之辨、提前商用、國際風波、手機亮相、芯片大戰,每一個話題,不僅吸引了業內人士的眼球,其影響力更是不斷溢出,蔓延到各個行業、發散到整個社會。
2019年有一塊區域,也被5G的光芒照亮:專網通信。相對于三大運營商(現在是四大運營商)運營的公眾通信網絡,專網(專業無線通信)技術整體落后1.5代,目前主流仍然是相當于2G的技術,僅有部分領域例如政務網廣泛引入4G。但不同于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5G的海量連接、高可靠低時延等技術特性,天然符合專網的需要,業內預計,5G的80%,將應用在工業互聯網等行業市場。
那么,5G面向的行業市場,與傳統所說的行業專網有哪些區別?5G技術如何跨越3代,與2G技術相融合?運營商、大型設備商虎視眈眈推動5G行業應用,傳統專網供應商又將如何自處?
專網邊界不斷延伸
傳統上的行業專網,主要是指政務、公安、交通、電力、石化、鋼鐵、港口、森林、政務等行業專網,以及應急專網等。行業專網具有穩定可靠、關鍵語音、群呼、低成本等需求特點,加之幾十年形成的用戶使用習慣,因而進展緩慢,大多仍在使用2G水平的窄帶技術,甚至還有部分模擬集群網絡仍在服役。
近年來,行業專網對高清圖像、高清視頻等寬帶多媒體業務需求逐漸強烈,尤其是政務網和公安專網。4G政務網已經成為各地政府部門建設的主流,而公安行業在大規模部署PDT,初步實現全國覆蓋的同時,也大范圍試點4G寬帶技術應用。
5G瞄準的行業應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5G智能安防、5G體育娛樂賽事直播等,與傳統的行業專網似乎有些區別。除了政務網因為其特殊性可能會在近年采用5G建設,電力、石化、鐵路等大型專網,未來幾年內很難大規模采用5G建設專網。例如鐵路,比較清晰的演進方式是LTE-M,5G也可能在一些場景得到應用。
而且,5G在行業的定位不僅僅是通信管道,更著重于連接,數據的傳輸和應用,將會與攝像頭、AI、工業設備等相結合,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傳統意義上的專網,一部分在于連接,更大的應用在于調度指揮,保證關鍵通信能力尤其是關鍵語音能力,極難被替代。
可以說,5G并不完全是對傳統專網的替代,盡管會有一些競爭,其展現出了更大的抱負,拓展了專網的邊界,開辟了新的、巨大的市場空間,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升級轉型。在不少應用場景,例如安防監控、碼頭應用,5G技術打造的5G無人機、5G無人運輸車等,提升了專網應用范圍,豐富了專網的內涵。
技術代差不能成隱憂
專網并不是窄帶的代名詞。今年7月,代表窄帶技術的PDT聯盟,與代表寬帶技術的寬帶集群產業聯盟聯合舉辦了“2019中國行業無線暨應急通信產業鏈大會”,縱論了窄帶、寬帶、衛星、物聯網、5G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與融合,展現出了專網強大的活力。
中國4G商用6年來,曾有公網廠商試圖利用4G技術“降維打擊”,在專網尤其是公安等重點專網行業一統天下,但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專網的寬帶化需求與4G技術結合,最終導致了基于3G的專網技術退役,PDT+LTE的“2G+4G”組網模式,成為公安專網的主流。
2019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調整800MHz頻段數字集群通信系統頻率使用規劃的通知,明確PDT技術體制可用于800MHz頻段。與此同時,GoTa和GT800這兩種基于3G標準的專網集群技術,不再規劃使用800M頻段,順利完成了歷史使命,即將退出舞臺。這顯示出PDT的強大生命力,據悉覆蓋全國的應急通信網,也將采用PDT技術部署。
5G時代到來,技術代差不能成為專網廠商的隱憂。國內專網領域以小廠商為主,海能達、鼎橋、中興高達、摩托羅拉、建伍等企業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如何向寬帶化演進,尤其是與5G相比的3代技術差距如何彌合,對這些廠商來說頗費思量。
例如海能達,從公網設備商引入了技術人才,選擇自研4G技術,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中興高達則背靠母公司中興通訊的4G乃至5G技術;摩托羅拉選擇了與公網設備商合作。包括一些與5G協同的AI、大數據等技術,也得到了專網廠商的應用。
目前尚無法準確判斷5G對傳統專網行業和專網廠商帶來的沖擊。5G在行業應用,未來幾年還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包括網絡主導權、網絡安全、系統互通、商業模式開發等。但很顯然的一點是,5G相比4G,更加適合行業應用,具有更高的技術維度,未來的沖擊必然更加猛烈,以及帶來更大的市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