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部門(ITU-T)第15研究組(SG15)的2022-2024研究期第三次全會在瑞士日內瓦閉幕。在中國移動及產業伙伴的推動下,城域傳送網(MTN)細粒度fgMTN 3項核心標準和光傳送網(OTN)細粒度fgOTN 3項核心標準均報批,標志著新一代細粒度傳輸核心技術國際標準獲得里程碑式進展。
本次報批的首批核心技術標準包括G.8312.20(fgMTN總體)、G.8312 Amd.2(fgMTN接口)、G.8310 Amd.1(fgMTN架構)、G.709.20(fgOTN總體)、G.709.Amd 3(fgOTN接口)和G.872 Rev.6(fgOTN架構),其中中國移動擔任了G.8312.20、G.8312 Amd.2 和G.709.20標準的第一編輯人。
中國移動原創提出的fgMTN技術,即細粒度MTN(fine grain MTN)技術,成功實現原有SPN 5Gbps硬切片顆粒到最小10Mbps切片顆粒的跨越,是SPN2.0體系的核心技術,契合5G+垂直行業、政企專線、算力等新型業務對確定性時延轉發和1Gbit/s以下電路級物理隔離的需求。實測單節點切片能力提升至上萬條,承載固定速率業務(CBR)時延性能較傳統電路仿真(CES)提高9倍。
在SPN細粒度切片fgMTN技術國際標準化推進中,中國移動牽頭聯合國內單位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兩年多的標準化過程中克服艱難曲折,推動ITU-T國際標準成功采納了中國移動原創提出的fgMTN S+D+T碼塊幀結構、整碼塊交織單元、與MTN一致的OAM插入等基礎核心機制,在交織長度上相比國內方案作了優化,為SPN細粒度切片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標準基礎。
fgOTN(細粒度OTN)技術在ITU-T的國際標準化也經歷了曲折的歷程。最初中國原創提出的OSU技術立項并獲得重大關注,但是在標準討論過程國外專家對于TPN機制、192byte的交織長度等技術方案在承載CBR業務時的性能提出強烈質疑,國內外方案分歧巨大,ITU-T管理層甚至一度提出終止該標準項目。在這種艱難情況下,中國移動積極推動,與國內專家一起一方面展開深入技術研究和分析,一方面與ITU-T國際專家不斷溝通交流,重新啟動了fgOTN標準項目并明確了關鍵技術方向,并逐步在fgOTN幀結構、映射、同步等核心技術機制上達成共識。在此過程中,中國移動創新性提出fgODU承載VC業務、一步無損帶寬調整等機制,優化完善了fgOTN技術體系,最終形成fgOTN國際標準。fgOTN繼承了SDH和OTN的TDM機制,并且采用一步帶寬調整,大幅優化了帶寬無損調整的可靠性。
ITU-T 細粒度傳輸系列國際標準的發布標志著傳輸網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展望未來,中國移動將持續技術創新,不斷推動fgMTN和fgOTN芯片、設備、產業的成熟,積極探索應用前景,攜手產業鏈各方,更好助力中國移動政企精品專線、5G+垂直行業及算力網絡的發展,為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確定性和差異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