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和設備聯網,其中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邊緣計算市場之大,可超萬億。
2019年是中國5G元年,隨著移動網絡的下沉以及各行業5G應用的蓬勃發展,MEC真正迎來了建設高峰。為更好滿足日益旺盛的邊緣計算業務需求,讓5G+MEC不再紙上談兵,中國移動在努力提升自身軟硬件能力的同時也在打造最強大的生態“護城河”。
5G+MEC不再紙上談兵
機器人在車間內有序巡檢,工業相機實時回傳超高清圖片,監控攝像頭全部接入5G網絡……越來越多的工業設備開始“變智慧”。
實際上,這只是MEC落地的一個場景之一。近日,江蘇移動公攜手華為,依托高品質5G網絡和技術,在蘇州昆山滬光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企業園區內完成全國首個基于移動5G網絡的 SA+MEC模式的智慧園區試點。此外,鞍鋼信息產業公司也攜手鞍山移動在鞍鋼工廠園區打造基于5G+MEC的智慧工廠,為工廠內液壓機儀表提供智能檢測的網絡服務。
除智慧園區、智慧工廠外,中國移動還聯合合作伙伴于2019年北京世園會共同打造了業界首個基于鯤鵬計算平臺的5G MEC+科技文旅商用項目奇幻光影森林,通過光影與園藝的組合,實時完成真實場景與虛擬的深度結合。
在智慧教育方面,中國移動也一馬當先,聯合中興通訊、攜睿悅信息開展基于5G+MEC的云XR教育平臺孵化,共同探索5G+XR教育行業的實際應用。XR云教育平臺是基于5G+MEC的自研教育管理平臺,利用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特性,以及MEC本地分發處理能力,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
隨著中國移動的大力推動,5G+MEC試點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并蓬勃發展;這也讓5G+MEC不再紙上談兵,而變成了賦能行業的關鍵推手。
正如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所言,5G+MEC能夠打造低時延、開放化、智能化網絡,夯實智慧社會基礎。“MEC與更多行業和更多用戶息息相關。對普通用戶而言,可以助力信息消費升級;對政企和垂直行業而言,助力產業升級和業務拓展;對運營商而言,可以實現高效運維和服務轉型。”
在國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可以說是邊緣計算的積極推動者。在邊緣計算發展方面,中國移動于2018年10月30日成立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布局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直播游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正在結合5G推動邊緣計算試點,包括內容緩存類、本地分流類、定位運用類、跨層優化等。隨著5G規模試驗展開,中國移動也將在5G里開展更多的邊緣計算的應用推廣工作,推動5G+MEC的不斷落地,并真正扎根行業。
如何跨越起步階段?
雖然5G+MEC勢如破竹,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產業發展還處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起步階段。
在邊緣計算領域,運營商具有天然的優勢。邊緣機房和分流能力是核心,也是基礎。運營商可以基于自身的網絡資源的雄厚積累,通過與邊緣計算的結合,打造“連接+計算”的智能化新型基礎設施,實現網絡+平臺+應用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模式。
而要想實現5G+邊緣計算對行業的賦能,卻需要腳踏實地,滴水成河。
實際上,4G時期中國移動已經開展了廣泛的MEC標準和技術研究工作,從2014年ETSI成立MECISG開始,中國移動就積極跟蹤并加入,2017年中國移動發布MEC白皮書。彼時,中國移動在10省20多個地市現網開展多種MEC應用試點,有力推動產業成熟。
在本地網直播方面,2016年上海F1賽事直播方面,通過MEC將時延降至500ms;2015年中四川試點智慧商場定位精度達5m;這將正試點跨層優化方案,TCP慢啟動時延預計下降50%等。2016年9月,中國移動為江蘇無錫海岸城,提供新的商業模式,大數據服務能力已經進行了廣泛推廣。
2019年5G元年的到來,讓MEC產業發展大大提速,在4G時期大力投入的中國移動在5G產業初期就實現了“搶跑”。
此前,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與IT技術研究所邊緣計算研究室室經理耿亮在接受移動Labs專訪時表示:“邊緣計算是一個應用驅動的產業,只有解決垂直行業的真實痛點,才能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在這個領域中,一勞永逸是妄想,尋找捷徑是徒勞;同時,構建繁榮的邊緣計算生態,需要更多跨行業的聯合創新,進一步拉通不同行業的之間的鴻溝,促進概念共識,技術共享和商業共贏。”
在耿亮看來,邊緣計算要想成功應用仍需跨過“三道坎”:
一是殺手應用未出現;
二是商業模式不夠清晰;
三是行業壁壘深厚,集成能力缺乏。
內外兼修打造生態“護城河”
為了成功跨越這“三道坎”,中國移動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也在打造最強大的生態“護城河”。
據悉,中國移動重點打造的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以開放入駐、跨界合作;提供服務、成果開放;需求引導、應用為王的目標,不僅可以提供產業合作平臺,也凝聚各行業邊緣計算的優勢,促進邊緣計算生態的繁榮發展。
截至今年2月份,已有第一批34家合作伙伴。目前開放實驗室已經具備全棧服務能力,可供合作伙伴進行技術研究和應用部署。在應用領域,開放實驗室已經和合作伙伴進行試驗床建設共15項,蓋了高清視頻處理、vPLC、人工智能、 TSN 等新興技術,涉及智慧樓宇、智慧建造、柔性制造、CDN、云游戲和車聯網等多個場景。
同時,中國移動還邊緣計算打造全面的軟硬件體系,并已經發布了Sigma平臺、BC-Edge、OTII邊緣定制服務器。這三類產品涉及了PaaS、IaaS、硬件等領域的技術,是中國移動在邊緣計算領域新的服務模式的探索,借助統一的軟硬件體系,中國移動力爭為垂直行業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服務。
Sigma是一個開放的邊緣計算PaaS業務平臺,通過提供豐富的網絡、管理和行業特色能力,賦能邊緣計算業務;BC-Edge采用OpenStack組件定制化功能并實現了IaaS輕量化,同時提供適配第三方邊緣應用的能力;OTII是面向5G和MEC的深度定制服務器,相比傳統服務器,具有較小深度、更廣的溫度適應性以及統一管理接口等特點。
此外,中國移動還啟動了“Pioneer 300”先鋒行動,并明確今年的工作目標是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開放實驗室生態合作伙伴。可以說,“Pioneer 300”代表了中國移動將在基礎設施建設、平臺能力構建和生態合作發展三方面推進邊緣計算領域發展。
未來,中國移動將積極推動5G+邊緣計算領域的探索,為促進產業發展成熟貢獻自己的力量。
寫在最后
在當前全球電信行業營收增長遇到天花板的今天,運營商正在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實現從流量紅利向數字紅利,進而向信息紅利的轉型突破。5G+MEC價值巨大!
然而正如專家所言,邊緣計算是一個應用驅動的產業,只有解決垂直行業的真實痛點,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為此中國移動不僅推出了統一的軟硬件體系,為垂直行業提供端到短的解決方案;還聯合更多行業合作伙伴不斷創新,跨越行業鴻溝,構建起強大的生態“護城河”,推動5G+MEC的行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