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作為寬帶接入的一種手段,固定無線接入目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按照頻段區分,目前代表性的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有高頻段(24 GHz以上)的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LMDS)技術、低頻段(3.5 GHz)固定無線接入和公用頻段(5.8 GHz)技術。隨著芯片技術的進步使得設備集成度提高,調制技術的發展使得設備調制效率提高以及軟件技術的發展,寬帶固定無線接入的通信質量大為提高,成本降低。無線接入技術的成熟對于新型的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契機,這些運營商由于沒有傳統的有線接入網,可以利用固定無線接入建立自己的接入網,實現全業務的接入。
2、固定無線接入的網絡結構
不同頻段的固定無線接入技術的組網均采用一種類似蜂窩的服務區結構,將一個需要提供業務的地區劃分為若干服務區,每個服務區內設基站,基站設備經點到多點無線鏈路與服務區內的用戶端通信。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一般由中心站、終端站和網管系統三大部分構成,特殊情況下在中心站和終端站之間可以通過接力站進行中繼。與終端站相接的用戶(通過UNI)可以是單個的用戶終端(TE),也可以是一個用戶駐地網(CPN)。根據不同的需求,遠端站可以有不同的配置,例如提供不同的用戶側業務接口(2 048 kbit/s接口,POTS接口,10/100Base-T接口等);中心站可以根據上聯的網絡和業務需求,配置不同的接口,例如ATM接口、2 048 kbit/s接口、10/100Base-T接口和V5接口等。
3、固定無線接入技術的標準化
當前在中國已經有行業標準對3.5 GHz固定無線接入和26 GHz的LMDS固定無線接入進行了規范,5.8 GHz固定無線接入的行業規范正在啟動之中。
標準規定3.5 GHz固定無線接入系統應采用FDD方式,其工作頻率為:終端站發射頻段為3 400~3 430 MHz,中心站發射頻段為3 500~3 530 MHz,同一波道發射頻率和接收頻率之間的間隔為100 MHz。3.5 GHz固定無線接入系統可采用的波道配置方案有4種,基本信道帶寬分別為:1.75 MHz、3.5 MHz、7 MHz、14 MHz。
3.5 GHz無線接入系統由4部分組成:中心站、終端站、接力站和網管系統,其中中心站一般是多扇區的。3.5 GHz固定無線接入系統覆蓋范圍一般可以達到7~8 km,屬于準視距傳輸。從業務能力來看,主要提供數據、話音等業務,還可以用于各種移動網絡的移動基站的互聯。3.5 GHz系統工作在3.5 GHz頻段,該頻段傳輸性能較好,覆蓋范圍廣,技術比較成熟,抗雨衰能力較強;由于該頻段的頻譜資源較少,只有30×2 MHz的帶寬,只能傳輸中低速率,主要用于企業客戶。
根據26 GHz LMDS的行業標準,系統采用FDD方式(現在也出現了以TDD作為雙工方式的26 GHz LMDS,但是由于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以下簡稱無線電管理局)沒有分配相應的頻率,因此本文只介紹FDD方式),其工作頻率為:中心站發射頻段為24 507~25 515 MHz,終端站發射頻段為25 757~26 765 MHz,同一波道收發頻率間隔為1 250 MHz。26 GHz LMDS可以采用4種波道配置方案,基本波道帶寬為:3.5 MHz、7 MHz、14 MHz和28 MHz,可以根據具體業務需求將基本信道合并使用。
LMDS的組成與3.5 GHz一致。該系統頻譜資源比較多,可以傳輸較高的速率,可提供很寬的帶寬(達1 GHz以上),因此LMDS具有更高帶寬和雙向數據傳輸的特點,可以提供多種寬帶交互式數據業務及話音和圖像業務。LMDS是面對用戶服務的系統,特別適用于突發性數據業務和高速Internet接入,但是由于工作在較高的頻段(24~39 GHz),受氣候影響大,抗雨衰性能較差,因此技術較復雜,成本較高。
5.725~5.85 GHz頻段是2003年7月2日信息產業部剛剛批準的點對點或點對多點擴頻通信系統、高速無線局域網、寬帶無線接入系統、藍牙設備及車輛無線自動識別系統等無線電臺站的共用頻段,原則上用于公眾網無線接入通信,運營企業只要取得相應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即可。但由于5.8 GHz不光是可以用于固定無線接入,還可以用于其他幾種場合,各種5.8 GHz系統之間可能存在干擾,因此對于這個頻段的規劃和使用,除了考慮其他的固定無線接入必須考慮的技術問題,還應對當地的空中無線電進行測試,以免出現強烈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