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LTE全面商用的一年,三大運營商紛紛將投資重心向LTE傾斜,固網寬帶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均減少了在固網上的投入。運營商固網投資縮減幾乎是2014年寬帶接入市場的主基調。三大運營商近兩年來在固網接入上的投入一直較高,FTTH的全面推廣有效拉動了光通信產業的發展,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也明確表示,從中國電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來看,FTTH和LTE是中國電信未來的兩大技術杠桿,近兩年將重點聚焦于LTE,而對于FTTH的投資將是長期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固網寬帶并不是今年運營商建設的主基調,然而在“寬帶中國”戰略的持續性推動下,三大運營商對于固網寬帶的提速建設依然保持穩步推進狀態,而中國移動獲發固網牌照后的發力,也有效彌補了另外兩家運營商在固網上的投資縮減,光通信產業處于穩步發展狀態。
中國移動攪局寬帶市場
從今年固網的市場情況來看,中國移動的加入無疑給整個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雖然中國移動今年重點發力TD-LTE網絡的建設,主要精力聚焦于4G產業生態的構建,然而獲發固網牌照后,中國移動也在快速彌補其固網上的短板,尤其隨著最后一公里的寬帶接入環節順利打通,中國移動終于開始為用戶提供寬帶服務。
從下游廠商的反饋來看,今年中國移動在固網上的投入相當大,雖然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大幅縮減了固網上的投入,然而由于中國移動的大規模集采、建網,有效彌補了這部分缺失。據了解,2014年光纖光纜的市場需求量依然與上一年持平。
除了對寬帶網絡的大規模投入,中國移動在寬帶業務上的推廣力度也相當大,通過整合原有的鐵通網絡,同時擴展了各小區內寬帶滲透力度,全面沖擊聯通、電信既有的寬帶市場格局,尤其是大規模的低價策略與另外兩家運營商形成巨大反差。從過去的“假寬帶”概念延伸成當前“劣質寬帶”的品牌之爭,正是中國移動對于既有格局的一次沖擊。據中國移動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寬帶建設的發展策略上,中國移動目前并不寄希望于寬帶能夠帶來切實的收益,只要能夠對現有的寬帶格局形成沖擊,也就是中國移動的潛在機會。
中國移動的攪局令原本就不甚盈利的固網市場雪上加霜,在寬帶業務模式仍舊局限于包月套餐收費的情況下,固網接入市場的商業模式也亟待重塑。
駐地網市場激發新活力
過去一直打著政策擦邊球的駐地網運營商,在日益開放的寬帶市場迎來發展機遇。工信部自提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市場以來,逐步放寬了接入網市場的準入門檻,并默認了一些駐地網運營商品牌的存在,同時也希望這些民營資本能夠給傳統電信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以鵬博士為代表的駐地網運營商已經開始構建基于最后一公里的端到端服務體系,從寬帶接入服務、家庭網關等終端產品,乃至到內容服務,為家庭寬帶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產品體系,相比傳統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寬帶服務,這種產品體系更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并進一步開發最后一公里的新型商業模式。據了解,目前鵬博士集中建設了多個數據中心,并與優酷等視頻內容提供商進行合作,利用CDN網絡,有效減少視頻業務的緩沖時間,豐富了用戶的寬帶體驗。
在電信運營商發力IPTV等業務模式過程,差異化的內容服務始終無法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中國電信今年也在力推悅me盒子的應用,然而面臨廣電總局的各種管制,市場化進程也相對緩慢。在這樣的背景下,駐地網運營商的寬帶新玩法,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寬帶市場的活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鵬博士目前已經獲得了虛擬運營牌照,這給未來的商業運營模式增加了新的遐想空間,駐地網的市場活力值得期待。
銅線煥發新生機
一直以來,FTTH的大躍進使得整個國內寬帶接入市場全面向光網轉舵,“光進銅退”也成為上下游產業的默認方向,然而自去年開始,由于FTTH的整體建設成本偏高,運營商開始重點考慮如何實現低成本的寬帶提速,銅線的再利用話題一時也成為傳統固網運營商的重點考慮方向。
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重點加強了在銅線再利用上的研究,并陸續進行現網實驗,在銅纜質量允許的情況下,基于VDSL技術對銅纜的改造亦能滿足寬帶提速的需求。這對于資金預算相對有限的運營商也是一大優勢,能夠最大化地保證網絡的既有投資,同時滿足寬帶中國戰略的發展目標。
據了解,目前基于銅線的VDSL改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包括創達特、Broadcom在內的芯片廠商已經推出了成熟的VDSL芯片,并且成本還被有效控制,能夠最大化滿足運營商的網絡改造需求。2014年,對于銅線市場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另外,對于銅纜的未來發展,目前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日前,ITU-T已經正式通過了G.fast寬帶標準,該技術將在銅線上實現高達1Gbit/s的傳輸速度,這為銅線的二次改造利用提供了更長的生命周期,銅線的寬帶承載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