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段時間,寬帶壟斷問題爭辯得沸沸揚揚。賽立信競爭情報分析人員認為壟斷與競爭往往并存,目前寬帶市場明顯屬于壟斷下的競爭,部分專家借寬帶市場競爭激烈而否認壟斷,則只是在玩文字游戲。壟斷下如何競爭,以下對寬帶終端市場的競爭展開分析。
從矢口否認壟斷,到承認部分壟斷,但又指出壟斷是必須,到最后承認存在壟斷現象,并提出消除壟斷。在觀點堅持與改變之間,當然有利益群體的博弈,更重要是背后輿論的壓力。其實寬帶是否壟斷并不存在爭辯,而是爭辯背后更多的利益之爭。這里不再圍繞寬帶是否存在壟斷進行辯解。更重要的是寬帶市場何去何從,假如真壟斷,是否能走出壟斷,假如假壟斷,是否壟斷再也不復存在。可謂,真假壟斷易辨,是否不再壟斷難辨,電信、聯通迫于調查壓力紛紛承認存在接入價格問題,并承諾降低寬帶價格,而這個承諾是否就這么簡單。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研究分析人員認為,壟斷與競爭往往并存,目前寬帶市場明顯屬于壟斷下的競爭,部分專家借寬帶市場競爭激烈而否認壟斷,則只是在玩文字游戲。壟斷下如何競爭,以下對寬帶終端市場的競爭展開分析。
價格競爭
壟斷何來價格競爭,目前寬帶市場并非絕對的壟斷,壟斷者可通過降價的方式爭奪市場份額。目前,寬帶價格競爭只是局部的價格競爭,即當運營商在某區域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時,價格競爭不存在,運營商只在存在競爭的區域使用降價的策略。無論價格競爭如何激烈,寬帶價格都不會有明顯的下降,例如在南方,聯通寬帶價格普遍比電信的價格低,然而價格差卻少有變化,電信并不理會聯通的低價,因為電信保持著區域的優勢。南方電信為何維持高價而不降價,一方面是電信與聯通之間達成某種共識,保持價格一定差距,但又差距不大,另一方面是電信在區域處于壟斷優勢,并沒有降價搶奪市場的欲望。寬帶市場所謂價格競爭,既是局部的,亦是溫和的,并不如某些專家所說的激烈競爭,同時價格下降也不是專家所說的“不現實”,而是運營商的不愿意。
排他競爭
排他競爭亦即非自由競爭,運營商一方面利用公關手段簽訂排他性協議,實現區域排他性銷售,另一方面通過捆綁服務,變相實現排他性銷售。排他性競爭實質為壟斷性競爭,運營商通過排他協議或者捆綁服務將競爭對手排除在競爭區域內,實現對該區域內的實質的壟斷。對于集團客戶市場,運營商采取簽訂排他性協議或采取捆綁行業應用的方式來銷售寬帶,例如學校單位,運營商推出校園短信即時通告服務,校園單位在選擇運營商時不得不接受其捆綁的寬帶服務,學校選擇性有限,在接受服務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對于家庭用戶,運營商更多采取捆綁業務方式銷售寬帶,家庭用戶不單要接受運營商的寬帶,同時亦須接受運營商高價的手機服務和固話服務,家庭用戶不能單獨購買寬帶,家庭用戶通信服務無疑是被運營商所綁架。運營商之間的排他性競爭,競爭激烈,但競爭卻嚴重損壞用戶利益,用戶消費過程中得不到保障。
公關競爭
公關競爭,即運營商通過公關手段競爭,公關對象主要為政府部門,由于運營商與政府部門的密切關系,政府項目的競爭往往非實力之爭,更多為公關手段之爭。運營商之所以重視對政府的公關,一方面政府部門內部市場龐大,另一方面可借助政府的平臺更容易推廣寬帶。運營商獲得政府項目協議,運營商即獲得排他性協議,運營商即可打著政府的旗號推廣寬帶,用戶只能無奈之下接受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例如某些扶貧項目,運營商通過公關,就可借信息扶貧的名義來推廣服務,而扶貧資金亦不知不覺中落入運營商的口袋。運營商與政府的合作無處不在,而用戶利益則被運營商與政府所攥走。公關競爭,實現了運營商另一種方式變相壟斷,以政府之名,對區域市場實現壟斷。
寬帶市場看似自由競爭,但為何普通用戶對寬帶運營商如此不滿呢?說到底,電信與聯通的競爭,由始至終圍繞著“競爭”而競爭,而沒有圍繞“用戶”而競爭,這可以說明電信與聯通的競爭是壟斷性的競爭,他們并沒有給用戶更多的選擇自由,在價格競爭中,運營商并不是切實降價,往往是虛假降價,要么假降實升,捆綁用戶不需要的套餐導致價格上升,要么價質同降,價格降下網速也跟著降下,這嚴重損害用戶的利益。的確,電信與聯通競爭很激烈,但這激烈與用戶無關,用戶并沒在電信與聯通的競爭中獲益。在寬帶市場中,運營商作為服務商主導市場,但作為買方的用戶是不容忽視的,用戶亦有其最基本的作為消費者的權益訴求,寬帶用戶到底需要哪些必不可少的權益呢?
認知自由
壟斷的合理性為何長期存在,為何不少用戶都認可壟斷的合理性,主要因為運營商控制著主要輿論管道,運營商有一大幫的口舌幫他們說話,既有專家,亦有大規模“水軍”,運營商的輿論控制,致使用戶認可運營商的壟斷,運營商就可肆無忌憚的覆蓋寬帶市場。用戶由始至終都缺乏認知的自由,不知道運營商是否壟斷,不知道運營商的運營成本,不知道運營商的產品是否合格……,而只知道目前寬帶價格是最合理不過,沒有比此更合理的寬帶價格。其實認知自由,是用戶最為基本的需求,亦為運營商最容易實現的措施,為何運營商沒有實現該措施呢?一方面運營商處于壟斷地位,只想蒙騙用戶,根本沒欲望實現業務的公開化與透明化,另一方面缺乏監管,監督者反而替壟斷者說話,監督者成為運營商蒙混用戶的有力幫手。在既缺乏自律,亦缺乏監督市場,用戶只能被蒙騙,更談不上對服務的認知。
選擇自由
用戶之所以對寬帶市場如此抱怨,主要是用戶缺乏選擇的自由,由于運營商的價格競爭、排他競爭與公關競爭,用戶不得不接受單一運營商、單一寬帶服務。選擇自由,既包括選擇的自由,亦包括不選擇的自由。目前寬帶市場,用戶嚴重缺乏選擇的自由,更談不上不選擇的自由。用戶不能選擇服務商、寬帶類型、寬帶套餐等。這里不是指用戶沒有選擇余地,用戶可以選擇電信或者聯通,用戶是沒有選擇滿意服務的自由,用戶只能在兩個不滿意的服務中選擇,這不叫做選擇自由,這只能是被逼選擇。運營商的口舌以市場上已有多家寬帶提供商而否認壟斷,這只是扭曲選擇自由的定義,用戶得不到選擇的自由,寬帶市場就存在壟斷。
目前,不論寬帶市場是否存在壟斷,都是不合格的市場,寬帶市場并沒滿足用戶最基本的需求,寬帶市場談不上自由競爭市場,更談不上“公益”的市場。寬帶市場如此窩囊,電信與聯通的不作為的責任不可推卸,同時作為信息監管部門的工信部同樣要負起監管不力的責任,未來寬帶市場該如何發展?是壟斷的合理性依然存在,還是壟斷的合理性的松動,這是上層政策的所決定,討論意義不大,但寬帶市場未來會不會得到改善?寬帶市場未來發展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寬帶市場是否得到有效監管?以下對寬帶市場未來的發展進一步分析。
寬帶降價?不現實還是不可能
目前,工信部已明文規定要降價,但亦有不少運營商的口舌指出寬帶降價是不現實,若寬帶要想追上國外的寬帶速度,降價的確不現實。不現實并不代表不可能,不現實更多是從運營商的運營角度考慮,并沒從用戶的角度的考慮。用戶對低價寬帶有較大需求,若需求決定市場,那么低價寬帶的實現是可能的。但目前,即使有工信部的明文規定降價,但運營商的降價既是不現實亦是不可能的,由于運營商處于壟斷的狀態,運營商并沒有降價的欲望,只會以虛降的方式應對輿論與監管,例如捆綁降價。寬帶價格未來是降還是升,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寬帶價格正在平穩的上升。以廣東地區的寬帶價格為例,以最終購買價格計算,即以捆綁套餐價格計算,寬帶套餐價格平均上升50%以上,寬帶降價只是癡人說夢。
寬帶提速?是需要還是必要
寬帶提速,本來是對用戶有益的事,然而運營商以寬帶提速為理由,寬帶價格不降反升。寬帶提速對于運營商來說既是需要亦是必要,國內寬帶網速大幅落后其他國家寬帶速度,寬帶提速顯得十分必要;然而對于普通用戶,寬帶提速只不過是需要而不是必要,用戶只需要能基本滿足其使用的帶寬即可,而不需要多快寬帶。由此可見,寬帶提并沒從用戶角度考慮,而單純從寬帶行業發展出發,直接蔑視用戶的需求。用戶只需要能消費得起滿足其需求的寬帶,而不需要高速而昂貴的寬帶。運營商寬帶提速提價行為,是野蠻且不合理的行為,降價才是王道。
監管下的壟斷?還是壟斷下的監管
運營商處于無監管狀態,工信部名義上對運營商起到監督的作用,而監管實際上形同虛設,一方面工信部與運營商都是同一伙的,另一方面運營商并不需要理會工信部的監督。一個處于無有監管的壟斷市場會是怎樣,那就是消費者利益受損,壟斷者得益。目前,寬帶市場明顯處于壟斷下的監管,監管形同虛設。寬帶的長遠發展,不能依靠兩三家寬帶運營商自律來規范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外界監管。然而獨立監管部門的出現,是不可能。目前,只能依靠用戶自身,以及廣大社會媒體實現對壟斷企業的監督。社會媒體不能推卸監督的責任,社會媒體監督有助于提高用戶的認知,提高用戶對寬帶產品的認識,提高用戶對自身權益的認識,從而逐漸提升用戶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最終起到對運營商監督的作用。
壟斷是壟斷者的通行證,這通行證短期內絕不消失,但通行證的效力會逐漸減弱。寬帶市場未來將如何發展?當然運營商的自律是不可靠的,但隨著利益集團博弈,寬帶市場將得到局部放開,移動、廣電等運營商將有機會進入寬帶市場,隨著寬帶網速快速提升,用戶反而對寬帶網速要求下降,用戶對移動、廣電等其他運營商寬帶認可度將提高,價格將逐漸成為主導寬帶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低價寬帶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當然低價寬帶的出現的前提是,利益集團的博弈,寬帶市場的放開。目前,寬帶市場依然是高價寬帶飄揚,低價寬帶遙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