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14日消息(劉定洲)RedCap全稱是“Reduced Capability”,意為“能力降低”。顧名思義,就是降低或者說裁剪5G的能力,以更低的性價比來滿足大規模中速率物聯場景的需求,從而大大拓寬5G的應用場景,逐步推動萬物互聯。
作為“輕量級”5G技術,RedCap于2022年6月在3GPP R17階段實現標準凍結,之后IMT-2020 5G推進組牽頭完成了RedCap關鍵技術及測試標準制定,引導終端、網絡設備等產業成熟。今年,高通宣布推出業界首款支持RedCap規范的5G調制解調器Snapdragon X35,中國聯通在MWC2023期間全球首發5G RedCap商用模組NX307,不斷吸引業界眼球,堪稱今年物聯網舞臺即將冉冉升起的新星。
蜂窩物聯網技術眾多,當紅的RedCap技術是否具備商用落地的條件?日前C114專訪了物聯網專家、5G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解運洲,他認為:若讓垂直行業接納RedCap新技術,尚需全產業鏈共同努力打造產業生態才可以。
一種物聯網技術難以“贏家通吃”
為物聯網垂直行業服務的無線通信技術種類繁多,3GPP標準組織為了適應物聯網領域的技術訴求,不斷地調整和優化適合運營商部署和推廣的蜂窩無線通信技術。以RedCap為例,3GPP期望該技術可以在可穿戴設備、工業傳感器和網絡視頻監控三大應用場景,發揮其碾壓其它技術競爭對手的優勢。
解運洲指出,當前NB-IoT、LTE Cat.1、LTE Cat.4蜂窩物聯網技術已趨于成熟,并且在國內每年擁有上億連接的增長規模。RedCap瞄準5G中速率市場,旨在利用5G的優勢技術滿足更多應用場景的訴求。
目前,NB-IoT在低功耗低速率應用場景已經被產業鏈接受。在4G網絡的承載下,LTE Cat.1和LTE Cat.4也已經被大規模使用。RedCap屬于新技術迭代的產物,技術指標的優勢能否被行業接受,還要看全產業鏈的努力。
無論是哪種物聯網技術,都不可能實現贏家通吃,RedCap也不例外。事實上,解運洲認為,RedCap更像是5G標準“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5G本身訴求是憑借大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性賦能千行百業,但在實際部署的推進程度遠遠低于大家的預期。若想讓5G實現大規模的部署和應用,也許可以利用5G空口的性能優勢服務于中等速率的物聯網應用場景,這樣便可以快速實現垂直行業的規模化應用。
RedCap需要時間沉淀
RedCap自標準凍結以來,風頭一時無兩,行業組織的推動、大型運營商、設備商、芯片龍頭的支持,猶如烈火烹油,今年來聲勢更加壯觀。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若有頭部企業牽頭,一項技術被產業接受并走向成熟,總是要容易一些。目前,RedCap尚處在產業初期階段,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NB-IoT、LTE Cat.1等物聯網技術曾經走過的路,RedCap也需要再趟一遍——無非是快一些,或者慢一些。
解運洲和物聯網產業界有著密切的聯系,他提到,通過最近的調研分析,大家對RedCap的技術優勢和產業鏈優勢總是諱莫如深。
比如,RedCap終端是否只能接入5G SA網絡,NSA網絡是否支持RedCap終端的接入?運營商針對基站部署、核心網打通、多模式終端設備能否自由切換等話題,并沒有清晰的表達。
還有,大家在對比RedCap和5G eMBB的特點時,總喜歡拿終端設計簡單、功耗更低、成本更低來說事,并沒有人愿意直面RedCap和LTE Cat.4以及LTE Cat.1之間的對比,錯位競爭是偷換概念,同水平競爭才是真正的PK。
另外,RedCap芯片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芯片、網絡測試、終端測試,面向具體行業應用領域的測試還未真正開始,也就還沒有相關的實測數據可供參考。
因此,RedCap還需要時間沉淀,既要做好技術的端到端成熟,為商用落地打好基礎;也要通過產業生態的建設,針對行業應用場景,探索具體的商業模式。跑通技術、跑通客戶需求、跑通商業模式,最終讓產業鏈更多的廠家主動認識到RedCap的商業潛力并參與進來。
物聯網技術良性競爭
盡管市場上已有多個成熟的物聯網技術,RedCap擁有的機會并不是非常清晰。一方面,RedCap引入的新特性屬于5G NR新增特性,這是4G物聯網技術難以比擬的,對于很多行業客戶來說具備吸引力,能夠通過部署RedCap形成市場競爭的先發優勢。
另一方面是行業客戶的競爭。一些廠商會出于占據先機的考慮,重點拓展RedCap,從而跳出成熟物聯網技術價格競爭的甜蜜陷阱,在新市場贏得更好的商業機會。解運洲說,這個市場上有一些激進的廠家和用戶,愿意嘗試新技術,從而促進了技術的良性競爭。
此外,都是運營商來部署網絡和運營網絡,RedCap和LTE Cat.4以及LTE Cat.1會不會形成“左右互搏”,也是一個問題。尤其是針對LTE Cat.1芯片企業,不投入RedCap意味著未來沒有成長空間,但投入RedCap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和資金投入。
如果LTE Cat.1芯片做不好,那么RedCap芯片能否做的好?RedCap芯片的規模化拐點到底在什么時候,投入太早會傷元氣,投入太晚會錯過時機。面對大芯片公司的強勢推動,中型公司該如何跟進,初創芯片公司又該如何決策,將是這兩年最為糾結的行業話題。
5G物聯網產業聯盟作為一個物聯網行業組織,旨在推動全產業鏈的共生共榮。組織行業高峰論壇、促進競爭對手對話、出版相關書籍、編寫行業白皮書、深入高等院校培訓和交流等等,加深“產學研用”各界的互相理解,推動物聯網技術在行業落地。解運洲指出,技術再先進也不能強迫行業用戶使用,必須挖掘真正適合的應用場景。未來,RedCap必將大有可為,目前尚需全產業鏈持續付出努力,最終才能在垂直行業形成大規模的部署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