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12月13日消息(南山)今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2023年)》。
從白皮書可以看到,2023年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無論是新創公司還是融資規模,相比2022年均顯著放緩。
從區塊鏈企業來看,2023年受宏觀環境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球區塊鏈企業數量增長明顯放緩。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共有區塊鏈企業10291家,且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其他國家和地區區塊鏈企業數量略有減少。區塊鏈企業的國家和地區分布方面,中國和美國分別有2802家和2697家,占比分別為27%和26%,處于領先水平。2023年新成立的區塊鏈企業主要從事創新業務,包括加密貨幣交易、Web3.0、NFT、DeFi等。
從融資來看,全球區塊鏈企業融資放緩,美國“一枝獨秀”。2023年受多國加密貨幣監管政策收緊,年初FTX等加密貨幣交易所倒閉等因素影響,前三季度全球區塊鏈企業融資979筆,總金額60.54億美元,比2022年同期分別下降32%和77%。受益于美國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和發達的金融服務市場,2010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美國區塊鏈企業融資金額全球占比達到50.0%,遠高于其他國家,英國(10.3%)、新加坡 (4.8%)、中國(4.7%)占比相對較高。
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區塊鏈獨角獸(市值估值10億美元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31家,估值排名前五的分別是:Binance(450億美元)、Upbit(170億美元)、Ripple(150億美元)、Blockchain.com(140億美元)和 OpenSea(130億美元)。在地域方面,美國區塊鏈獨角獸數量最多,總計71家大幅領先其他國家。
從區塊鏈基礎設施來看,公有鏈已成為全球數字金融的重要基礎設施,并形成“一超多強”格局。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球正在運營的公有鏈超過100個,其中以太坊規模最大,已經建立起強大的生態系統,優勢地位明顯。截至2023年12月,以太坊共有約7500個節點,其中美國境內共有節點約3400個、德國境內共有節點約1800個,兩國占比近70%。
其他比較有影響力的公有鏈還有Polygon、Solana等。基于聯盟鏈的區域級區塊鏈基礎設施也已形成較大規模。歐盟的歐洲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EBSI)、我國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星火·鏈網等均在加快打造服務廣大區域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報告提到,從產業影響力來看,2023年年初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區塊鏈50強榜單中,我國共有6家企業上榜,分別是螞蟻集團、百度、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騰訊、微眾銀行,相關企業的技術應用能力取得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