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今天(5 月 6 日)發布《2025 年人類發展報告 —— 抉擇時刻: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與可能性》報告,指出人類發展進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放緩,而人工智能有望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IT之家注:該報告綜合健康、教育和收入水平等維度,用“人類發展指數”來評估全球發展進程。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所有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增長均陷入停滯。
報告包含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民眾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既保持理性認知,又懷有積極期待。
全球半數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自動化取代。而更大比例(十分之六)預期人工智能將為就業帶來積極影響,創造當今尚未出現的新職業機會。
僅有 13% 的受訪者擔憂人工智能會導致失業。相比之下,在中低人類發展水平國家,70% 的民眾預計人工智能將提升工作效率,三分之二的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將人工智能手段應用于教育、醫療或工作領域。
報告指出中國在研究、機器人技術和數據生態系統領域占據核心地位,肯定了中國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所處的全球領先地位,尤其在機器人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方向表現卓越。
中國在留住頂級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23 年有 47% 的海外培養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選擇回國發展,較 2019 年 29% 的比例實現大幅提升。
與美國側重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安全不同,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更加注重工業應用(如機器人技術),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
開發署署長施泰納表示:
過去數十年來,世界本有望在 2030 年前實現極高人類發展水平,但當前的發展減速對全球進步構成了真實威脅。
在人工智能快速滲透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當下,我們應該重視其促進發展的潛力。幾乎每天都有新能力涌現,雖然人工智能并非萬能靈藥,但我們所做的選擇將可能重燃人類發展之火,開辟新的道路與可能。